喀秋莎歌曲的来历和由来

《喀秋莎》源于19世纪初期的乌克兰地区。

1938年,正值珲春地区的夏秋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里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兰切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虽然喀秋莎非常有名,但它并不如卡琳卡般属于俄国民谣。

《喀秋莎》这首歌,描绘的是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这首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洁,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

歌曲影响: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两年后这首歌曲才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