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之冠冕指的是什么

五言之冠冕指的是什么

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对此有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有的体验和感受。如:

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意味无穷。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2、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3、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诗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超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的作品是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梁、陈以后,“古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内容

多为游子思妇之辞,或抒写宦游之愁,离别之悲;或指责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或叹恨人生短促,宣扬及时行乐;或感喟怀才不遇,人世难觅知音。感伤气息甚浓。

然艺术成就较高,长于抒情,常常以物托情,融情人景,寓景于情,情景如水乳交融;善于通过典型情节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塑造人物形象;大量采用比兴,言近旨远,含蓄蕴藉;语言不假雕琢,精警自然。堪为五言诗成熟标志之作,在诗歌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五言之冠冕是谁对谁的评价

五言之冠冕不是指人。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对《古诗十九首》的称誉。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作者大都是些失意文人,诗中所抒发的大都是他们失志伤时、离愁别怨及人生无常的忧愤情绪,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给予极高的评价。

创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七子之冠冕是谁

七子之冠冕指的是诗人王粲,现如今存诗23首。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王粲还有一些在邺下时期与曹丕、曹植兄弟及其他文人唱和的作品,如《公宴诗》等。这些作品虽然是“怜风月、狎池苑”之作,但在诗歌题材的开拓、诗歌技巧的探索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表重用。建安十三年,丞相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于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被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作者和名称已不可考,所以,每首诗歌都以句首为标题。这十九首诗歌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情调低沉,这是因为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仕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

《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今天,诗词君来介绍这十九首诗歌。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描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是汉末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

丈夫远行了,道阻且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我就这样思念着你,日渐消瘦,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悠悠岁月中,不知有多少这样的悲欢离合在上演,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印迹。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穿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忧愁。《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是一首闺怨诗。绣楼上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引颈远望,看见那青青的河畔草,郁郁葱葱的柳树,却看不见归人。

因为渴望过上夫妻相伴的美好生活,于是,抛弃了歌女的身份,成为游子的妻子,谁知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人独守空房好不寂寞。这首诗运用了六个叠字,将这种撩人的情丝写得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