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四个意象各有什么含义?
四个意象分别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1.“邮票”意象涵蕴着的是诗人忧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为亲密的母亲不能直接相见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大陆和台湾政治上的睽隔。
2.“船票”暗示随着岁月的增长,乡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
3.“坟墓”暗示乡愁因长时间的睽隔而化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4.“海峡”则把隐性的政治显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睽隔,不仅是个人、家庭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扩展资料:
余光中的乡愁始终是浓酽如酒般煎熬痛楚了数十年,酒如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在这人生数十年的乡愁等待中,黑发变白发,乡愁化为坟墓。虽然,母亲对游子的眷顾情怀永远没有改变,“喊我/在海峡这边/那边”,但却因为“一湾浅浅的海峡”而直至现在无法改变。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的痛楚事实。余光中乡愁系列诗作意象简洁明了,形象地寄寓了诗人的乡愁情感,但也意蕴丰富,含蓄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睽隔是造成乡愁的根本原因,进而抒发了渴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华民族的***同愿望。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百度百科-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