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主张诗歌创作要具有通俗性、写实性,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作近三千首,代表诗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大林寺桃花》等。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这首诗,便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这首诗是白居易当年就任杭州刺史时,去西湖孤山寺听僧侣讲经归来后有感而发。主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秀美景色,流露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句句写景,犹如身临其境。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诗的首句“柳湖松岛莲花寺”,白居易交代了此次听僧侣讲经的具体地点,是在西湖中孤山上的孤山寺。“柳湖”,即西湖,因湖边垂柳掩映而来。“松岛”,即孤山,因山矗立在湖中而来。“莲花寺”,也就是孤山寺,因为湖中莲花盛开,而以形容其美。所以看到这句诗,也就宛如欣赏到了一幅西湖全景图。
次句“晚动归桡出道场”,即傍晚听完僧侣讲经准备乘船归去。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来看,白居易先对西湖的全景做了描写,有波光涟漪的湖水,有岸边掩映的垂柳,有湖中盛开的莲花,还有矗立湖中的山。然后同时描写了两个分景,即湖中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和诗人正走出道场,准备“晚归”的画面。可见其层次分明,主从有序,使人看完犹如身临其境。
三四句“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则描写了白居易归路上的所见。卢橘即批杷的果实,栟榈叶即棕榈叶。山雨过后,卢橘因沾上了雨水变得更加沉重而低垂,棕榈叶则随着水风相互拍打着。一个“重”字,既形容了枇杷的硕果累累,也表现了白居易对此番景色的喜爱之重。而“凉”字,既形容了水风的清爽,也表现了白居易心情的舒畅。
五六句“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是白居易到了船上所见之景。只见此时的西湖上水气迷蒙,微波荡漾,碧色的湖水***长天一色。回头望那孤山上的楼殿,参差不齐的倒映在夕阳的晚照中。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多么瑰丽的一派景象呀,真是宛如处在一片仙境中。
最后两句“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则是白居易从船上到了岸上和“诸客”的对话。各位请回头看一下,那孤山寺是不是宛如仙境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这两句点明了题旨“回望孤山赠诸客”。同时孤山寺中有蓬莱阁,诗人将其与蓬莱宫联系在一起,就让整个孤山寺具有了浓浓的诗情画境,韵味无穷。
综观白居易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犹如身临其境,美到让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