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 古诗词《月夜》 D71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天夜晚鄜州城皎洁的月光,闺房中只能一个人独自遥看。

远远怜爱幼小的孩子,尚未能理解为何要思念长安。

幽香的雾气使你的鬓发沾湿;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一起倚靠在透明的帷幔旁,让月光照着彼此相互擦干泪痕。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云鬟:指高耸的环形发髻。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被安史叛军囚禁长安,借望月抒发离别之情的一首诗。

此时,诗人一家正在鄜州羌村逃难。鄜州,今陕西富县,古称鄜州,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为富县。

诗人得知肃宗在宁夏灵武即位,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被叛军捕获。在这生死未卜的八月,仰望明月就自然而然的担忧起鄜州的亲人。

全诗紧紧围绕月夜展开叙述,一切想象都在月色下变得无比凄美动人。在这特殊月光下,一个好爸爸,一个好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说今天夜晚鄜州城皎洁的月光,闺房中只能一个人独自遥看。一个“独”字,就写出诗人不能陪伴孩子身边,而生出的一份无奈与辛酸。任何一个父亲都舍不得看着自己的孩子,孤独地望着明月,只是诗人无法从囚禁中分身,飞到孩子身边,陪着一起看月亮。孩子的独孤看月,是谁造成的呢?是安史之乱,它带来的孤独岂止是诗人的孩子,还有千千万万个离散的孩子。所以,这个“独”,还是对安史之乱的无情控诉。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句是写孩子的。是说远远怜爱幼小的孩子,尚未能理解为何要思念长安。一个“忆”字,从孩子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思念。孩子太小,还不知道诗人身陷险地,不懂得思念的滋味。

还有一层理解,则是诗人对于过去长安的回忆。

以前的长安是世界第一大都市,街坊有108个,人口有百万之多,而欧洲最大的城市古罗马不过才20万人口。可是,经过安史之乱,如今的长安已经成为一座空城,繁华不在,满目疮痍。这种回忆,何其悲痛,何其深沉。

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思念长安?只因我对这个国家爱的深沉。诗人之所以被称为“诗圣”,其诗作被成为“诗史”,都是因为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这磨练了他的意志,给与他独一无二的写作题材。

俗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身陷安史之乱的诗人,以写实的方式道出离散中人们的辛酸与痛苦,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句是写给妻子的,将老妻写得如此美丽,杜甫真是一个好父亲。这句意思是,幽香的雾气使你的鬓发沾湿;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也许正因为在患难之中,老妻在杜甫的眼中才会变得如此美丽。这是对老妻带着孩子逃难的一份怜爱。与大诗人李白靠倒插门三次才能过活一生不同,杜甫一生只爱他的老妻。“香雾”二字,正是杜甫对于老妻的诗意想象与赞美。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说什么时候一起倚靠在透明的帷幔旁,让月光照着彼此相互擦干泪痕。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景。战争一定会过去的,我们一家人一定会团聚的。一个“倚”,一个“照”,正是写出了诗人想象中重逢时候的喜悦。

这首诗既是杜甫个人的《月夜》,也是安史之乱每一个离散家庭的“月夜”,它遥远、清冷、孤独、忧愤、无奈,也充满希望,是一个时代人们***有的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