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一下!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当国家逐渐恢复元气的时候,诸葛亮开始想实现他远大的抱负,那就是去统一华夏。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诸葛亮认为自己如果去世之后,蜀国再也没有能够讨伐中原去和强大的魏国对抗的人了,所以他不断的兴兵北伐,屡次与魏国交战。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而以诸葛亮的才干,对于得民心平息内乱很有一套,但打仗时很少用奇异的谋略,他治理人民的才干比他战争时的策略要运用得好。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然而诸葛亮所面对的敌军统帅,正好是杰出的军事家司马懿,加上蜀国的军队以寡敌众,后方的物资运输又相当困难,所以虽然连续多年兴师动众,但却没能取得很好的战绩。)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当年的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因为他们估计自己的才能在军事上得不到很好兼顾的原因。诸葛亮在治理政事上的能力,可以说和管仲、萧何相比毫不逊色,但他的身边缺少像城父、韩信这样的名将,他的军事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