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雁传书是什么意思

鱼雁传书是书信的代称。这是古人美好而从未实现过的理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达极不便利,人们渴望亲人的消息,因此书信便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还是真诚情感的传达,加之古代交通不便,书信往来极为困难,若有战乱阻隔,更是“家书抵万金”。于是,人们就想象出各种超出人类能力的信使,一种就是可以在水中畅游的鲤鱼,一种就是在天空翱翔的鸿雁。

古人常常把书信称为“鱼雁”。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典故:

其一,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水神)有书信往还,令鲤鱼作信使,因此有了鲤鱼传书的典故,鲤鱼也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其实,鲤鱼传书的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相传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其二,不仅鲤鱼可以传达消息,古人还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史记·苏武传》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出主意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传书带信的事,所以后人又把“鱼”、“雁”合起来代称书信。

下面我分享一些关于鱼雁传书的相关诗词:

鱼雁传书的故事不仅出现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当中,更成为文人墨客在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关于鲤鱼传书,唐代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唐代孟浩然也有佳句:“尺书如不吝,还望鲤鱼传。”

而关于鸿雁传书,诗人在诗句中有更多的佳句。大多表现了对家信的盼望和思归的乡情。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中有“雁南归征兮欲寄边声”和“雁北归兮归得汉音”,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里的“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