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无花果的诗句

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

李东阳〔明代〕

翠笼珍果望还赊,报我真应愧木瓜。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

饱知实德非虚语,脱尽浮华是大家。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

译文

无花果

推崇情感不被世俗之华所迷惑,百花虽美艳,但并非无伦夸大其色。果实成熟完美,像桃子那样少了核,味道却像海上的枣子,类似瓜果的甘甜。

已经没有鲜花绽放的颜色,只剩下空空的形态,为了避免被烟尘污染,树叶密密地遮掩。这种禅机让人头脑清明,宛如窗外婆娑的碧纱。

简而言之,无花果是一种不以花朵示人的植物,果实饱满美味,具有独特的禅意,也使人思绪清晰。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的安定所作,描述了无花果的特点和内在意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中的第一句“推情不入世浮华”,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他认为真正的美并不在于外表的艳丽,而是在于内在的品质。

接着,“百卉多妍莫漫夸”一句,指出花朵虽然美丽,但不能一味夸大其色。作者提出了审美的观点,认为百花虽然各有魅力,但不能被过分吹捧。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无花果果实的特点。它们成熟时没有桃子那样的核,味道像海上的枣子,甜美可口,类似瓜果。这些描写展示了无花果独特的魅力和美味。

作品背景

李东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为领袖明代诗坛五十年的“茶陵诗派”盟主。其诗歌主张要有比兴,要表现真实的“情思”。在形式上追求典雅工丽。在风格上主要“出于宋元,溯源唐代”,接受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白居易、宋朝苏轼、元朝虞集等人的影响,着眼于体制法度、音节声调,直接影响到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词气安闲,首尾停稳”的台阁体,开辟了真诗复生的局面,成为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流派。

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