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大业未成家中牵挂的诗句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班固(32~92年)字孟坚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
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
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夏言(1482-1548)《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1540)《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
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熈宁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
宇文泰为大冡宰,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
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杨慎(1488-1559)说:“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
[编辑本段]首称皇帝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39岁的秦王政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帝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通知观念的产生。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
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
2.形容大业的成语
***济世业:济:成;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同完成世代相传的事业。泛指国家统一大业。
建功立事:犹建功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建功立业: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开国济民:开国:创建国家;济:救助。开创大业,救济百姓。
万代之业:指传之万世不朽的大业。
万世之业:指传之万世不朽的大业。
王佐之才: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3.形容志气的诗句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释义:(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2、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释义:抬头望眼四周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宋代:陆游
释义: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5、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释义: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释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释义: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8、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对酒》
清代:秋瑾
释义: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
9、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金错刀行》
宋代:陆游
释义: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
10、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游子吟》
唐代:陈陶
释义:但是志气男儿在如今这开明盛世,又怎能一直处于困厄之中呢。
4.形容“大业”的成语有哪些
万世之业 [ wàn shì zhī yè ]
开国济民 [kāi guó jì mín]
***济世业 [gòng jì shì yè]
建功立业 [ jiàn gōng lì yè ]
千秋大业 [ qiān qiū dà yè ]
1. 万世之业 [ wàn shì zhī yè ]
释义: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 开国济民 [kāi guó jì mín]
释义:开国:创建国家;济:救助。开创大业,救济百姓。 出自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 ***济世业 [gòng jì shì yè]
释义:济:成;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同完成世代相传的事业。
4. 建功立业 [ jiàn gōng lì yè ]
释义: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 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出自宋·苏轼《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5. 千秋大业 [ qiān qiū dà yè ]
释义:长久的、伟大的功业或事业。出自清·陈确《平水东岳庙谢别先生》:“千秋大业真吾事,临别叮咛不敢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大全 ? 形容大业未成的诗句
形容大业未尽的诗句 形容终成大业的诗句 形容千秋大业的诗句
展开剩余的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