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语诗简介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咒语诗是道教诗的一种类型,它的特点是运用诗的表达手法而赋予咒语的法术功能。
在道教产生之前,咒语已经流行。早期咒语,作为一种祝告之辞,是人们感情激烈活动时的符号或内诉形式。所以,「咒」与「祝」的意义相通。一开始,「祝」就被赋予致善去恶的双重功用。口念祝辞,希望善神降临,这是其致善的功能;然而,古人求善神降临,其目的还包括去恶。而要驱除邪恶妖氛,需要激烈并且带有命令口吻的言辞,于是发誓诅咒,祝辞成为咒语。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兴兵攻打黄帝,黄帝令「应龙」进攻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刮大风下大雨。于是,黄帝又请天女「魃」下降止雨,遂杀蚩尤。后来,魃不能升天,所居不雨,黄帝让田祖叔均追赶魃,以求雨解旱。其令曰:
神北行! 先除水道! 决通沟渎!此令即是一种咒语,其语气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句式乃三言与四言复合,二、三句大致押韵,具备了诗的韵脚,可视为雏形状态的咒语诗。随着祝告活动的频繁展开和诗歌的风行,咒语逐步向有固定节奏和匀称句式的方向发展,于是有了四言体和五言体的咒语。此类句式在道教开创之初即已袭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咒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方术更加受到道门中人的重视。他们一方面继承,另一方面则仿造和创新。随着道经的迅速增加,新的咒语也大量造作出来。从《无上秘要》引用的这一时期的道经来看,凡属述说方术之作的道经几乎都存有咒语,仅上清派信奉的经典《大洞玉经》就收有39种。此类咒语虽然不全是诗歌体裁,但包含相当数量的诗体咒语则是可以肯定的。魏晋以来影响较大的以诗为体裁的咒语系统主要有「真文咒」,即《五篇真文》咒,系按照东西南北中五方来构造咒语;另有「三皇咒」、「上清咒」也几乎可与「真文咒」相比肩。在道教发展过程中,咒语诗也发生相互影响与渗透的作用,于是在三大系统的基础上产生了咒语诗的变体。
在道教咒语诗中,神明的名称实际上成为核心的意象。每一位神明都有自己的故事,当神明故事被咒语创造者浓缩为典故时,咒语诗的意境便由之而生。与此同时,咒语诗还颇注意气氛的渲染,尤其是那些用以请神明诛杀恶鬼的咒语诗往往充满了战斗气氛,像《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咒语诗以各种天神兵器为铺排,加上流光闪电的景观描绘,俨然是讨伐战斗的刻划,令人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