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习惯佩剑?

西周时,文武百官及皇室子弟都对佩剑情有独钟。从西周到唐朝足有两千多年,在这期间佩剑之风可以说是经久不衰。在古代,佩剑者不是贵族子弟,就是文武百官,当然也包括一些文人,如孔子,子路等。西周至春秋时期,古人佩剑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防身;二是为了显示自己高贵的身份。

因为当时的制度规定,贵族可以佩剑,而普通百姓则没有这一权利。《古诗十九首?陌上桑》有云:“使君从南来……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不断,剑主要是作为一种武器用于战场。为了增加剑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剑的长度增加了很多,特别是秦国剑。

然而剑越长,就越不容易拔出鞘。大家耳熟能详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秦王就是因为当时的剑太长而不能很快地拔出鞘,险些丢了性命。这一时期,剑术发展迅速,而且剑也被用来表演和娱乐,如剑舞等。东汉时,刀逐渐取代剑,成为士兵们作战时的主要武器,因为它不但使用方便而且杀伤力比剑要大。

但是作为配饰物的剑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到了晋代,一些高官和贵族开始佩戴木剑或者玉剑,因为它们比铁剑更加轻巧。隋唐时期,朝廷更是对百官佩剑的样式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金装剑、苍玉剑等。剑,藏之则稳若泰山,亮之则气吞山河。我国古代名仕们所追求的正是剑的这种气质。

剑不但能使男子显得威风凛凛,而且使男子散发出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