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掉忧愁的诗歌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到背课文的时候,不禁有种被古诗文支配的恐惧,看到课文后面的练习写着:“朗诵并背诵全篇”,就会犯愁。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出师表》《蜀道难》,一首比一首长啊有木有!
可惜那时候翻来覆去的背,到现在也快忘完了。最近想重新试一试记忆能力,就背诵默写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始背的时候一遍过,不过默写的时候错了一个,字迹如下,有些潦草,有一句“斜月沉沉藏海雾”写错了。一个主动的“藏”字,确实比“隐”“落”什么的好多了,有了人的动作,生动而形象。
张若虚存世的诗,不过两首,但就是这一首,足以孤篇压全唐。今天不妨来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开头两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这两句诗可以记忆为江水汇入海水,融为一个整体,如海水般浩瀚无垠。而明月则和海水同起同落,如在海水中生出的那般。
联想的时候有两个原则,第一是尽量和自己有关,第二是,要尽量生动具体,最好荒诞离奇。
下一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很多人觉得这首诗,春江明月几个字,反复出现,要产生画面感,实在很困难。那么比较抽象的形容词,还是可以用谐音的方式,转化为具体的表象。
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个浓妆艳抹的月亮,画着怎样精致的妆容?明月随着江水奔波而去,这时你站在江边会情不自禁的发问,明月明月你究竟要飞向哪儿去?
接下来,明这个字并不好和 江流宛转绕芳甸 联想。我们只能联想到写着大明的旗帜被一阵潮水包围着。这片旗帜突然化成了一座小岛,就像格列佛游记里面的飞岛国。
我们知道这座飞岛国是由磁场控制,可以想去任何要占领的地方。最后化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垫子,飞得越来越高,到了天上化成了月亮。
这样就和 月照花林皆似? 联想起来了。月照树林会投射下斑斑驳驳零零星星的影子,而这些影子就是所说的, 空里流霜不觉飞 。我们还可以想得更形象一些,这些霜露,就像星星点点飞着的萤火虫。
这里要和下面 汀上白沙看不见 ,联想比较困难,没有特别直观的感受。不如谐音为听见,听到了萤火虫或者是蚊子的嗡嗡的声音,但只有声音却看不见,因为蚊子总是袭击人的耳后方,非常烦人。
下一句, 江天一色无纤尘。 这个必须想象的特别具体和极限。可以想象,你看不到,江水和天地的界限,完全是纯白色的一片,像是自己,杵在一张白纸上,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下一句, 皎皎空中孤月轮。 可以想象自己就要上天去,到广寒宫里做客。那必须干净整洁,这才能配的上广寒宫的一尘不染。
而在去往广寒宫的路上,还有一条天河。这时只能在江边坐着,遥望广寒宫。接下来几句是千古名句,凭借理解,记忆难度并不大。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年年都看到这样的江月,正如我们的人生,人生是一成不变的吗?生活是这样待我们的吗?时光待我们,正如这滚滚长江水,逝去不再来。
于是我们想到,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流水可以和下一句, 白云一片去悠悠 相联想。可以想象流水推着这一片白云悠然而去。下一句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以想象当白云散去之后,发现自己踩在一片巨大的青色的枫叶上。
这个时候被江水推着前行,四处漂泊,无法停泊,于是就很犯愁了。
忽然看到一条小船,救命的船,非常开心。于是联想到 谁家今夜扁舟子 ?想到这条小船的人家,抬头往上看到了一栋楼。
楼中的人正犯着相思,于是想到 何处相思明月楼 。接着楼往下联想,月亮来回踱步徘徊,这一句是, 可怜楼上月徘徊 ,徘徊的原因是月亮纠结于自己的美貌,她在不停的照镜子。
对着一个巨大的梳妆台,即 应是离人妆镜台 。梳妆台镶嵌在门上,无法卷起来,所以楼里的月亮没法出来,在洗衣服,听到砧板上拂尘拂过的声音,衣服立刻一尘不染,发出巨大的响声,于是记住了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响声惊动了楼下的人,不由驻足相望,两个人相望,却听不见彼此在说些什么,原来是楼上的人在许愿,愿让月亮的光辉永远照耀着心爱的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面对升起的圆月,有太多思念倾诉,但君子远在天涯,只有付书于鸿雁聊寄相思,鸿雁要去的地方,是鸟能飞而月光照不到的地方,即 鸿雁长飞光不度 。
从度想到鱼,因为大江大河只有锦鲤鱼和水中蛟龙才能载着我通向彼岸。鱼沉入水中的时候,水面荡开一层层的水纹。这一句是 鱼龙潜跃水成文 。
从文联想,我想到了蚊子,可能是我家蚊子比较猖獗的缘故,于是联想到了昨夜和蚊子奋战的过程,最终是我被控制,不由自主地梦游来到了潭水边,梦中有落花缤纷,落下来就再也回不到树上,回不到它们的家里,于是想到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从家又可以想到在水上漂泊,远在天涯的人,都像梦里的落花被水流裹挟着冲向远方,如逝去的时间,不会再返回,欲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很多年少时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不想要了,于是想到 江水流春去欲尽 。
没了欲望,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于是舒舒服服地呆在水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于是想到“酱坛”(江潭),生活,就是这么一个大染缸。呆在缸里,我们闲看落月从升起到沉沉西斜,记住了 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慢慢透明,被海上的雾气遮挡,掩藏住了,这时候要渡海,真的是万难,于是记住了 斜月沉沉藏海雾。 但是我们也看过《西游记续集》,还记得黑水河神的女儿施法让师徒四人渡海,可以想象一位头戴斗笠、身背古琴的老者(金庸笔下的潇湘夜雨莫大?反正随便联想都可以)施法,海水中涌出了岩石,出现了很多条路,这样也就想到了 碣石潇湘无限路 。
最后一句,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可以想象,这条路一直通上天,乘坐的月亮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再回凡间。但是不久后,他们真的回来了。摇情并不好想象,那么可以具体化,比如像圣诞树那样,散落了一地的爱心,铺满了整个江水。
此篇内容可能过于荒诞,但有一个好处,背诵的时候基本是句首连句尾,我们甚至不用从开头背,从中摘取一句也能接上。平常的记忆,消耗很大,越往后越艰难,这样的联想是均匀速度的。不过,这样一篇名作,也值得多回忆几遍,仅凭一遍并不能确保牢固,因为人的记忆规律是记完之后几个小时就会大面积遗忘,所以要反刍几次,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