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曲体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狂想曲体裁的主要特点是:随想性、即兴性尤其是自由性。

狂想曲(Rhapsody),在19世纪通常指具有英雄气概与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狂想曲一词源出于希腊语Rhapsodia,指一段古希腊史诗。狂想曲通常由乐器演奏,该体裁根据民间音乐主题创作,并带有高难度技巧。

狂想曲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结构,音乐不以明显的、统一的发展模式与组织性为特点而成,以随想性、即兴性尤其是自由性为突出特征。

狂想曲形成于19世纪早期,然而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中无乐器伴奏吟诵的狂想诗(Rhapsodos),起初的狂想曲类型音乐与当时其他体裁音乐一样,器乐是依附于声乐的。后随着器乐逐渐与声乐的脱离,出现纯器乐独奏的狂想曲。

1803年,捷克作曲家托马谢克,创作了一系列的钢琴曲,其中六首钢琴狂想曲最为著名,标志了“狂想曲”由声乐体裁转变为器乐体裁。狂想曲由于体裁的灵活、自由,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结构、外貌,采用的曲式种类自然也颇具多样性。

而且狂想曲一般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性,常带有明显的匈牙利、波兰、捷克等民族性格,音乐情绪不加控制,情感奔放强烈而外露,具有自由性的史诗性与英雄性的特征,往往以流行的民族的或民间的曲调为主要素材,乐曲一般都是色彩性、抒情性与戏剧性并重。此外,狂想曲的音乐以随想性、即兴性,尤其是自由性为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