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一大早,满脸稚气的孩子,把夜里结在铜盆中的冰块剜下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提在手中当成锣来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正当欣赏者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如玉磬一般美妙的声音之中时,忽然传来犹如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声响,原来是孩子手中的冰被敲碎了。
词语解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 铮:古代的一种乐器,形圆如铜锣,悬挂敲击。
4.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5.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稚子弄冰》这首诗,突出一个“稚”字,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的童真童趣描绘得有声有色。让“金”盆“彩”丝串“银”冰的绚烂色彩和“玉罄穿林响”的高亢以及“玻璃碎地声”的悦耳动听,交织在一起。可谓形色兼具,声意俱美,令人赏心悦目,绘声又绘色,充满了盎然的意趣。
前两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诗人通过对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一个“脱”字把孩子剜冰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后两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出冰碎地时发出的清脆声响。此时,孩子失望的神情仿佛呼之欲出。把一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冬天里进行的一场快乐的自娱自乐的游戏,描绘得活灵活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以儿童及其活动为描写对象的诗并不鲜见,但真正乐于也善于以儿童的生活点滴作为诗的题目,又能准确恰当地把握住儿童的心理,把孩童自然纯真的童心童趣刻画出来的人,是少之又少。?
自古至今,成人与孩子相比,失去了太多的单纯、好奇心以及丰富的想象。只有在孩子的手里,才会让冰变成各种乐器,寻找到弥足珍贵的快乐。同样,也只有未失童心的诗人,才能捕捉到儿童世界里的趣味。诗人杨万里不用成人世界的老成持重,去嘲笑孩子的稚气天真,而是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以理解和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才给后人留下这真正带着天真童趣的儿童诗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