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设计

《忆江南》教案设计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此前曾在积累运用中出现过这种题材),是第十册第一组(***四篇写景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因此这首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教学,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是我整理的《忆江南》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此前曾在积累运用中出现过这种题材),是第十册第一组(***四篇写景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因此这首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教学,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学生分析

 上课学生是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本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粤语的影响,运用普通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读出韵味,读出意境,将是我本节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3、诗词对比巧识词牌

 师生交流对词的认识。除了预习提示中提到的以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学法: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题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好的

 方法。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4、指导学法。

 (1)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迁移学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

 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7、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1)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

 (2)质疑: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问题。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对比赏析

 师生***同回顾曾熟悉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此刻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引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朗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出感慨、赞叹!读出眷恋、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2、赏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赏读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2)品读。(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的江南的神情、体态来读;表演读;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总之读出自己的体会。)

 (3)当江南花红似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啊。了解诗人曾写于洛阳一首《魏王堤》七绝:?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对比感受,诵读。

 3、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这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我们?能不忆江南

 (1)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

 (2)创设情景读: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能不忆江南?

 (反复读,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读出反问句的味道,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强烈的赞叹和思念之情!)

 4、小结: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衬托出生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设计理念:1、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品味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品味古诗词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这种民族特色文化的热爱。2、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读等形式把诗的意境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