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盗版书市场吗?
隋唐时期,印刷术的早期形式雕版印刷得以发明,盗版书与民间印刷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唐代民富国强,印刷术在民间也迅速发展起来。例如,德宗在位时期(780至804),市场上出现了可以作为商人交易凭据的印刷品 ?印纸?。国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卷子,据说是咸通九年(868)由一个叫王玠的人出资刊印的。从后世发现的敦煌卷子里,可以看到?京中李家于东市印?的医学著述、成都府樊家印行的历书等。在吐鲁番地区,还出土了印刷于武周时期(690至705)的《妙法莲华经》等许多佛教经卷(现藏日本书道博物馆)。
(清?佚名《载淳游艺怡情图》)
盗版书?与唐代兴起的一股市场风潮有直接关系。史料显示,在印刷术发展的基础上,?历书?到唐代逐渐以印刷本形式流行起来。这种书籍与现在各种?日历?类似,每年一版,标识年、月、日等,不过还有提示农民四时耕种、起居行止等方面的内容,为民间百姓居家生活所亟需。这种东西本来应该先由司天监发布,然后官府统一印刷、供应,但是由于市场广阔,官方印刷业一时难以覆盖,严重供不应求。结果,不少私人印刷业主乘虚而入,大量盗版私印?历书?。(清?陈书《岁朝丽景图》)
文宗大和九年(835),东川节度使冯宿上报朝廷,说是在剑南东、西两川及淮南道等地区,发现有大量民间私印?历书?日鬻于市?,充斥了市场,甚至每年还未等到司天监发布颁行,民间私印的新年?历书?已满天下?。可见这时候?盗版书?已经泛滥成灾了。 还有史料反映,当时民间?盗版书?因技术水平有限而常出问题。《唐语林》卷七记述了一个案例。当时京城动乱,皇帝逃到剑南一带,官印?历书?不能普及,导致在江东一带私印?历书?泛滥。然而这些?历书?印刷粗劣,竟然出现不同印家印刷出来的?历书?所标识的大、小月相互矛盾,百姓邻居依据不一,各执己见,甚至发生纠纷。由于后果严重,朝廷多次下令?禁断?私人印刷?历书?,但是没有明显效果。
据元稹为白居易诗集撰写的序言所说,早在白氏自己结集之前,他的诗歌早已被人纂辑起来,雕印成册在市面上到处叫卖,而高丽、日本等国使者每来中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到市面上求购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的诗集。这些未经作者同意而私自印刷出版的诗集,应该属于性质更为严重的?盗版?行为,只是当时还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诗人们见到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将其上告法庭,反而因为自己的作品受到欢迎而引以为荣,从文化的传承意义来说,这种行为虽然在当时算得上盗版,但对于原始资料的保留还是有一定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