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抽象性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从意象着手,这里的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句话是错误的。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据此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出自己的感情色彩。
营构意象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比,即我们常说的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组合方式更便于表达感情。并列式组合,将有关的几组具象并列出来;对比式组合,即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荒诞式组合就是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
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我们在解读意象时,感觉到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也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所以,读诗,必先读懂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