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诗词《短歌行》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本诗是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曹操的《短歌行》,欢迎阅读!

 《短歌行》

 魏晋?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以比兴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我”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好比高山不弃土石,大海不辞涓流一样。这两句化用了《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名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的句意,表现了作者广揽人才的决心。加之最后两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全诗的主题就更加明朗。“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喻,希望礼遇贤才,以博得天下贤士的衷心拥戴。

 此名句可用以说明高山大海等巨大事物是不断包容、积聚的结果,适用于表达人对事业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不应该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成就;也适于领导招贤纳士,广收人才方面。

扩展阅读: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扩展阅读:曹操的书法

 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却鲜为人知,这主要是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的缘故。《唐人书评》称:“操书如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西晋司空张华在《博物志》中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南朝的书法评论家庾肩吾在其《书品》中,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称其“隶墨雄瞻”。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怀瓘在书法评论专著《书断》中称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将其章草作品评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

 有史料记载,曹操常与书法家钟繇、梁鹄、邯郸淳、韦诞、孙子荆等人切磋书艺外。他尤其喜爱品味梁鹄的字,还曾将专用的五灵丹拿给因向韦诞借读蔡邕《笔法》遭拒而呕血的钟繇。

 曹操虽善书,大概因忙于战事、政事,没有机会写,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宋郑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操书写的一篇《大飨碑》;明杨慎在《丹铅总录》中,也只是说到元朝时还有曹操书写的《贺捷表》;清叶奕苞在《金石录》中说,曹操在武昌“黄鹤楼”侧曾写有特大、凛凛有生气、正书的“涌月台”三字。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7]亳州“曹操地下运兵道”处所见到的“衮雪”二字,系依拓本刻写;上边两个隶书小字落款“魏王”,因系直题,又模糊不清,乃后人仿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