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平的诗歌短小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代: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文: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扩展资料: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 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 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 *** 。“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 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 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搜狗百科-塞下曲四首·其一 放飞和平 和平, 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 一个世界儿童、妇女、老人, 迫切拥戴的字眼。 和平, 一个与战争相对的字眼! 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候, 温暖人心的字眼。 和平, 一个难以实现的字眼! 一个飞舞了几十年,几百年, 都无法兑现的字眼。 不知是谁让和平的鸟, 折断了翅膀, 鹧鸪不时盘旋在天空, 悲惨的哀号。 和平的鸟, 养好了伤, 被放飞在蔚蓝的天空, 播撒幸福的种子! 松花江上~是一首歌 歌词是 ? 搜索 "松花江上"mp3 打印预览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别让洁白的和平鸽盘旋哭泣 别让碧绿的橄榄枝沾上鲜血 那一个个倒下的不是恩怨仇恨 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流下的不只是血。 还有一串串离人泪 拾起枯萎的橄榄枝 鸽子在哭泣 无数双渴望明天的眼神 在渐渐淡去 当春回大地 待播的种子 能开在哪里 和平, 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 一个世界儿童、妇女、老人, 迫切拥戴的字眼。 和平, 一个与战争相对的字眼! 一个在战火纷飞的时候, 温暖人心的字眼。 和平, 一个难以实现的字眼! 一个飞舞了几十年,几百年, 都无法兑现的字眼。 不知是谁让和平的鸟, 折断了翅膀, 鹧鸪不时盘旋在天空, 悲惨的哀号。 和平的鸟, 养好了伤, 被放飞在蔚蓝的天空, 一样的天空下流着一样的血 一样的地球早已是千疮百孔 拾起人类记忆的碎片 却满是战争的伤痕 阴霾的天空下 魔鬼得意的拧笑 白鸽高举着橄榄枝飞向太阳 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一个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当人类和地球 不再 *** 的时候 我愿意 流尽我所有的血和泪 化作一条和平的小溪永远安详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