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
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如下:
一、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翻译
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三、注释
1.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3.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4.江:长江。
5.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7.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8.怜:怜爱。一本作“连”。
9.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10.万里:喻行程之远。
四、赏析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
江入大荒流一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境界高远。尤其是“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充分表达出诗人的万丈豪情。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作者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他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地写出了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