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的诗意简短
《马诗》原文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另外,《马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以马喻人,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李贺是唐宗室远支,其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李贺少年时就已才华横溢且勤奋苦学,但有人忌妒他的才华就毁谤说他父亲名晋肃,他应当避父讳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韩愈曾为此作《讳辩》一文,驳斥流言。但无奈李贺还是因此而仕途偃蹇,不能应试中第,只担任过从九品的小官。
李贺的诗作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以大胆、诡异的想象,构造出虚幻迷离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其部分作品情调阴郁低沉,故李贺被后世称为“诗鬼”。
创作背景
作者李贺所处的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非常严重,中央政府对藩镇势力几乎无能为力。诗中的燕山代指河北幽州一带藩镇肆虐最为严重的地区,作者以咏马来表达希望建功立业,平定割据的理想,同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兴手法,借马抒情,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能力、抱负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极富边地特色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宁静旷远的画卷。边地的燕山山脉连绵不绝,清秋的晚上,一弯明月悬挂天空;荒凉的沙漠戈壁平坦无垠,砂砾在月光映照下仿佛霜雪一般,给人清冷的感觉。“月似钩”中的“钩”是武器的一种,从弯月联想到武器的形象,说明诗中包含着作者疆场杀敌,报效国家的内心活动,战场环境恶劣,但却是英雄用武之地。这两句的背景描写,用了两个比喻,同时以景物引出抒情,又是运用了“兴”的手法。
网络图片,侵权即删
诗的后两句是抒发感情,诗人想象骏马何时才能披挂全副武装,装备起来驰骋疆场,建立功勋。因为当时边氛未靖,作者有才而不能伸,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以诗中既有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又不免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想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金络脑”是贵重的装饰,象征的是受到重用。“何当”一词,强烈地传达了诗人的无限希冀之意。“快走踏清秋”一句,则形象地突出了轻骏矫捷的良马风姿,表达了作者苟能世用,致远不难的感慨。
文学常识
长吉体:李贺诗歌创作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在诗作中善于运用神话传说,熔铸词采,驰骋想像,创造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其风格被称为“长吉体”。
成语典故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原是两个词,“呕心”两个字出自李贺的故事,“沥血”两个字出自韩愈的作品。
《新唐书·李贺传》中说,李贺从小就喜欢写诗,常常骑着驴到处游览,见到好的题材,便立刻动手记下来作为资料,放入随身携带的书囊中,回家后再将诗歌素材集写成篇。他的母亲知道儿子由于写诗过于勤奋而严重地损害了健康,便关切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沥血”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割下肝来作纸,滴出血来作墨以书写诗文。
人们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现在也指认真从事教育事业,或苦心钻研科技、刻苦研讨技艺等。
李贺其他作品选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