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作于1938年,是田间抗战诗歌的代表作。
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 为了激励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鼓舞人民的斗志 而写的。
社会背景:当时有悲观失望和投降派的言论。
创作背景:1938年春,作者田间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延安。为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他与几个同志一起发起了街头诗(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传单诗、墙头诗。)运动,他们把揭露日本侵略罪行、鼓舞人民斗志的诗篇,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短小精悍,蕴涵深意。诗人避开长篇讲述抗日战争的大道理,采用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开始就直接提出问题:如果不去跟敌人打仗,将会怎么样?之后诗人没有一点赘笔,集中笔墨把两层严酷的后果摆在面前:一是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这涉及到身体的毁灭,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危,但是诗如果写到这里就停笔,就会流于一般化,没有深意,也不会产生震撼性的效果。于是在第二层,诗人用简短的一句,“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敌人不屑与蔑视的表情神态,跃然纸上。在敌人看来,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不去反抗,我们只是奴隶,失掉了自由,也失掉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诗人要说明的是,敌人不仅要消灭我们的生命,而且还要从精神上侮辱我们。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失掉了灵魂,便会是行尸走肉,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掉了灵魂,失掉了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勇气,那么这便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他们面临的只能是亡国灭种的命运,这就触动了人的灵魂。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多余的说教,但是到这里已经蕴含了诗人巨大的激情,他在激励人们,必须去打仗,去抗击侵略者,即使战死了,也是光荣的伟大的,要鼓起勇气、同仇敌忾地去与敌人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