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诗·和阳城驿》古诗赏析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作品介绍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5卷。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原文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

 作者:唐·白居易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注释

 ①阳城驿:在商州上洛(今陕西商县),后改为富水驿。

 ②巷伯:《诗·小雅》篇名。《后汉书·孔融传》:“冤如巷伯。”李贤注引毛苌注《诗》云:“巷伯,内小臣也。掌王后之命于宫中,故谓之巷伯。伯被谗将刑,寺人孟子伤而作诗,以刺幽王也。”

 ③缁衣:《诗·郑风》篇名。《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④元稹《阳城驿》诗:“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⑤羊祜:晋人,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有德政,卒,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户皆称门,改户曹为辞曹。见《晋书》本传。

 ⑥锵:全诗校:“一作铿。”金:八音之一,钟、搏之属。和(he):应和。丝:八音之一,琴、瑟之属。

 ⑦等夷:同辈。

 ⑧衾裯:泛指被子。衾,被。裯,单被。

 ⑨夏邑:指夏县,今属山西。阳城初隐居夏县中条山,见《旧唐书》本传。

 ⑩謇謇:忠贞正直。谏司:谏官官署。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后贬官道州刺史,参元稹原诗。

 11宪臣:御史台官员。

 12依违:迟疑。

 13《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14史氏:史官。

 15世家:犹家世,世系。

 16于:全诗校:“一作使。”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繁体对照

 卷425_16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白居易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於斯。

 怜君壹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於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壹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壹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壹壹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附於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後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後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於国史上,全录元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