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人愚蠢的文言文

1. 求一篇讽刺他人的文言文

僧某献茶(文言文)

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翻译: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

讽刺的是阿谀谄媚的人和贵客那样的没有什么修养文化的人

2. 求一篇讽刺他人的文言文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江水猛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泳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却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后了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了摇他的头。过了一会儿,他更累了。已经游过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将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他又摇了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我于是写下了《哀溺》。

寓意

《哀溺文序》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 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中。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丢失了性命,再多的钱财也是无用。

“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至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哀溺文序》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可放弃自己生命也不愿丢掉钱财的人。“钱乃身外之物”我们不应该重视钱财。

《哀溺文序》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3. 求一篇讽刺他人的文言文

僧某献茶(文言文)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翻译:灵隐寺有一位僧人,他以会茶道而出名,精通茶具.而且他收藏的茶有几等,看客人的贵贱而分别煮不同的茶给他;那最好的茶,若不是贵人或识茶之人,是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客来到,僧人待他很恭敬,给出好茶,亲自冲茶给他,等待客人的称赞.贵客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好的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味道如何?"贵客拿着茶杯拱手,说:"有点热了."讽刺的是阿谀谄媚的人和贵客那样的没有什么修养文化的人。

4. 俏皮话文言文文中讥讽了哪两种人

俏皮话文言文文中讥讽了取媚于人的奴才和自以为是的小人。

文言文节选: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翻译:狐狸笑猪说:“你是这么愚蠢的动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上做了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做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就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跑过来,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都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杀了,然后把他们全都吃掉了,笑着说:“这是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总是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也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感悟:

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谦虚低调做人。

同时也讽刺了(清末)统治者的嫉贤妒能,再有才能的人也会因为统治者的剥削和 *** 而遭受迫害,不能做出贡献。

5. 谁杀陈也的文言文讽刺了啥人

讽刺了有不懂装懂做法的人

这样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谁杀陈他,选自《明史·青文胜列传》。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

原文:

有甲欲谒见邑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后入见, 令问:“君读书?”答曰:“惟业《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他者?”甲良久对曰:“平生实不杀陈他。”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是谁杀?” 于是大怖,徒跣走出。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便以死事见访,后直不敢 复来,遇赦当出耳。"

翻译: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令大人,向县令身边的人询问:“县令有什么爱好?”,有的人说:“县令喜好读《公羊传》。”后来这人去拜见县令。县令问他:“你现在读什么书?” 他就回答说:“唯独读过《公羊传》。”县令问道:“请问是谁把陈他杀了?”那个人好半天才回答说:“我平生实在未曾杀过陈他。”县令一听,知道此人在说谎。于是又和他开玩笑说:"你没有杀陈他,请问是谁杀的?"于是那人十分惊恐,光着脚便逃出县衙门。别人就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就大声说:“我去见县令,一见面他就拿人命案子来追问我,以后我可不敢再去见县令了,不然,只有遇到大赦才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