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关于神明的诗歌
读诗这件事,似乎与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格格不入,但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紧张的日程安排里,每个人都该 为诗歌留点时间 。也许是为了陶冶情操,或是沉淀思想,但我想,关键是帮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给自己的生命设置点留白。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诗,推荐你可以试试这本 《阿尔塔索尔 》。
在机缘巧合下,读了《阿尔塔索尔》,这本书的作者 比森特·维多夫罗, 被誉为是“智利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四位诗人之一”,他在母亲的影响下, 12岁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 ,也许是母亲对他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从诗歌中,我们也可以读到 很多对女性的歌颂、赞叹,以及对于女性心理、世界观的指引 。
此外,比森特·维多夫罗还是拉美先锋诗人之一,《阿尔塔索尔》也是先锋诗歌的代表作品。与中国传统的诗歌不同,从形式、内容和含义上,让我有一种错觉, 似乎我从来没读过这样的诗,从未真正了解“什么是诗歌” 。
比森特·维多夫罗以自己是一个诗人为荣,他认为:“ 诗人应该主动去打破语言、语法以及美学的规范 ”,就如他曾为了一个15岁的女孩,放弃结婚15年的妻子一样,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甘于被规则禁锢的人。
所以,他的诗歌 注重创新 ,关注视觉体验、排版新颖。那些时而整齐划一,时而错落不一的文字,似乎也在展现着他 刻在骨血里的叛逆 。比如,在《阿尔塔索尔》的第六歌中,他的文字排版是这样的:
打结的
夜晚
结
那颗心
彼时彼地
结在颤抖
那神明柔韧的心
一二三
四
不知道你是否看到,在这段文字中,诗人就像一个演奏家,而那些 有生命的文字 ,在扭动着身躯,随着节奏跳着欢快的舞蹈;不知道你是否听见,好像是有一只手,在黑白键盘上弹动着,发出的不只是音符,还有 随着指尖跳动的文字 ……
关于诗歌,我总觉得它是一种 浓缩词语式的描述 ,要不然从前在课堂上,老师也不会把简单的几个字,变成了一大段话。可比森特·维多夫罗不这么认为,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跟别人的不一样,为此,他这样写到:“ 万物都有一个内在的词语,一个潜藏的词语,一个在指定之下的词语,这就是诗人应该发现的词语 。”我想,这就是他心中的诗歌,每一句诗都是一个魔幻的故事,讲述着精彩的人生。
比如,在第五歌中,有一段关于“ 磨坊 ”的描写:“像驴样的磨坊、肥胖的磨坊……”,读到这里,我不只是感叹了语言、文字的神奇,还要赞叹作者的“伟大”,竟然 用了11页,一***190个修饰词语,来描述“磨坊” 。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语言蓬勃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诗人洒脱、任性的灵魂。
诗人是什么?我没有答案,但我觉得比森特·维多夫罗他是个疯子。要不然, 谁会把“磨坊”这个词掰开揉碎,甚至切成一片一片的,让人赏析品味呢 ?
读书是“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对于诗歌而言呢?比森特·维多夫罗认为, 创造一首诗,就像自然创造一棵树一样 ,所以,不同的诗歌,要有其不同的含义,这就是他的“创造主义之路”。
从这点来看,诗人不止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 创造者 ”,是一个“艺术家”,与那些绘画、雕塑的艺术家不同,他的工具是笔,有型的文字和无形的“文字”,交织在一起,描述出不同的人格,谱写出不同的音律,画出一个 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
读《阿尔塔索尔》时,可以感受到 灵魂的激荡 ,感受到诗人不羁的个性,好像是在听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会,好像是在看一场惊心动魄的侦探推理电影,又好像是莫名其妙的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人生 ,一步步走向生命终结。
正如诗中所说的“ 再没有时间来失去 ”一样,向前走,是为了不断突破自己,而 停下来,却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而蓄力 。所以,如果你总是沉浸在忙碌中不能自拔,你总是浑浑噩噩不知所措,或者你开始觉得生活没有活力,找不到方向,更不知道心之所依……那不妨来读段诗歌吧。
我是书不白读,在这里 每天分享好书 。
感谢遇见,期待未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