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菲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裴多菲,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曾做过演员,当过兵。他少年过着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了他们的悲惨生活。

裴多菲于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采用民歌体写诗,在形式上加以发展,创作了不少名篇。他用自己诗歌创作的实践,推翻了贵族阶级文学家一贯轻视农民语言,认为它只能表达低级感受的偏见。他歌颂大自然的美、草原上的牧羊人、多瑙河畔的渔夫和田野里劳动的男女青年。他的诗受到人们的喜爱。

裴多菲有50多首诗,如《谷子成熟了》(1844)、《树上的樱桃千方颗》(1844)、《傍晚》(1844)等,已经成了匈牙利真正的民歌,广为流传。1844年裴多菲从故乡来到首都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并且出版了他的《诗集》(1844)、《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1845)和散文作品《旅行札记》(1845)。这几本集子出版后,资产阶级文学家攻击他把“农民的粗俗卑劣的语言带进了诗歌的神圣的宫殿”,攻击他“为卑贱的人歌唱”,但他不予理睬。这时他研究法国革命史,并从事莎士比亚戏剧和海涅诗歌的翻译工作。

1846年,裴多菲曾一度陷入“淡淡的哀愁”之中,他的组诗《云》中《希望之歌》、《疯人》、《大地,你吃的是什么?》等诗就流露了淡淡的忧伤。但是裴多菲的精神仍然是奋发的,在黑格尔左派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他反对君主专制主义,主张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组成了匈牙利第一个作家团体“十人协会”,并写了许多政治抒情诗,抨击到封建制度和王权统治。如《反对国王》(1844)、《贵族》(1844)、《匈牙利的贵族》(1846)、《镣铐》(1846)等。1846年,裴多菲团结进步作家,创办了文艺刊物《生活场景》,同资产阶级和封建复古派作家们展开斗争。他写了长诗《仙梦》(1846)、《希拉伊·彼斯达》(1846)、《萨尔为城堡》(1846)以及剧本《老虎与土狼》(1846)等作品。他的政治抒情诗《我的歌》(1846)、《一个念头在烦恼着我……》(1847)等,号召奴隶们起来与统治者作斗争,打倒专制制度。

1846年9月,裴多菲同森德莱·尤丽亚结识,一年后结婚。他写了大量的爱情诗,诗中渗透着强烈的政治内容。例如著名的《自由与爱情》(1847):“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1847年,裴多菲的诗歌创作直接涉及时事,例如《致十九世纪的诗人》、《为了人民》等诗篇,抒发了时代的声音。

1848年初,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相继爆发革命。以裴多菲为首的佩斯激进青年于3月15日发动了起义,诗人还写《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等诗篇,裴多菲在起义爆发的清晨在佩斯的民族博物馆当众朗诵了《民族之歌》。从此爆发了1848~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革命以是废黜封建制度,并把匈牙利从奥地利统治下解放出来为目标。

1848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发动军事进攻,革命遭到失败。裴多菲的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比较完整而真实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例如《老旗手》(1849)、《投入神圣的战争》(1849)等。1849年1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所部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同年7月31日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鲁迅语),为祖国壮烈牺牲。

裴多菲一生中写了许多首抒情诗和8首长篇叙事诗,其中最著名的有3首:《农村的大锤》(1844)、《亚诺什勇士》(另译《勇敢的约翰》,1844)和《使徒》(1848)。《农村的大锤》讽刺了浪漫主义史诗中的夸张和矫揉造作的风格,表现了对贵族地主阶级的憎恨与轻蔑。《亚诺什勇士》是长篇叙事诗。主人公亚诺什勇士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和爱情,经历了贫困的折磨、长夜的黑暗、大海狂涛的卷扑,战胜了巨人国和黑暗国的威胁,终于在仙人国,寻找到了幸福的牧歌式的国土、生命的泉水和忠实的爱人伊露斯卡。裴多菲向往美好的世界,热情地歌颂劳动人民。他赋予民间传说以新的色彩和生命,创造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和世界。这部长诗在19世纪上半叶成了鼓舞人民斗争和进步的力量。《使徒》是诗人后期的作品。这是一部革命的、带有政纲性的长诗。它描写一个怀有崇高的理想因谋杀国王没有成功而被处死的革命者的一生。《使徒》是反映匈牙利人民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光辉的史诗,它标志着诗人诗歌创作发展到最高峰。主人公锡尔维斯特是为平民谋福利的英雄,是匈牙利文学中第一个出现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信徒》说明作者受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的影响。

裴多菲也写过小说和戏剧。他的长篇小说《绞吏之绳》深受鲁迅喜爱;他的政论文章有力地揭露敌人、鼓舞人民。但由于裴多菲本身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他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跳不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