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美而死诗歌形式

Poe,E.A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国诗人、短篇故事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也是公认的象征主义先驱,现代侦探小说的开山鼻祖,对科幻小说和恐怖小说体裁的创立也有重要贡献,影响了包括儒勒·凡尔纳和柯南·道尔在内的很多作家。他是一位充满悖论的天才人物,坎坷半世,身后盛名远播,影响源远流长;他既具有卓越的想象力,也擅长缜密的逻辑推理;他推崇美,视美为诗歌的最高宗旨,然而,又钟情于对恐怖和死亡的凝视,他的作品具有瑰丽、诡秘和梦幻般的格调,属于黑色浪漫主义的一部分。

1809年1月19日,坡出生在波士顿一个巡回演员的家庭,三岁时成为孤儿,被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一位富商约翰·爱伦领养,六岁时,全家迁居英国。坡天性聪颖,就读于伦敦的私立学校,打下了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五年后,随家人回到里士满,1826年进入弗吉尼亚大学学习,但一年后因欠下赌债被迫离校,与初恋爱人的婚约也因双方家庭的反对告终。坡和讲求实际的养父之间裂痕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决裂。1827年,坡在波士顿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帖木尔及其它诗》(Tamerlane and Other Poems),署名为“一个波士顿人”,这本薄薄的诗集几乎无人问津。随后,坡入伍当兵,驻扎在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一带。1829年2月间养母去世,请假回家奔丧,随即退伍,年底发表第二本诗集《艾尔·阿道夫、帖木尔及其他小诗》( Al Aaraaf, Tamerlane and Minor Poems)。1930年与养父暂时达成和解后进入西点军校,但无法忍受军校的生活,六个月后故意犯规被开除出校。在纽约短暂的居留期间,他出版了《埃德加·坡诗集》(Poems by Edgar A.Poe,1831),随后五年间,寄居在巴尔的摩寡居的姨母家,并开始发表小说,1833年以《瓶中手稿》获《星期六游客报》(Baltimore Saturday Visitor)短篇小说一等奖,从此正式走上创作的道路。1836年5月,和不满14岁的表妹弗吉尼亚正式结婚,1840年出版了首部短篇故事集《天方怪谭》(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瓶中手稿》获奖后,坡开始了职业编辑生涯,从1835年至40年代中期,辗转于巴尔的摩、里士满、费城和纽约等地,先后为《南方文学信使》、《绅士杂志》、《格雷厄姆杂志》、《明镜晚报》和《百老汇杂志》等报刊当编辑,其评论文章锋芒毕露,文笔犀利,令人钦佩,也令人畏惧。这10余年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评论、杂文,创作了一生中最优秀的短篇故事和诗歌,如《丽姬娅》(1838)、《厄舍古屋的倒塌》(1839)、《莫格街谋杀案》(1841)和《黑鸦》(1845)等,其中《黑鸦》一诗令他声名鹊起。坡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一名出色的编辑,然而生活上总是困顿,他因酗酒的原因常遭解雇,在文学圈内又因写过不少指名道姓的批评文章树敌不少。妻子弗吉尼亚早年即患上肺结核,常年卧病在床,1847年,年仅24岁的妻子在贫病交加之中辞世,妻子的死使坡愈发沉沦,其后的恋情似乎也不顺遂。1849年10月3日,坡醉倒在巴尔的摩的街头,挣扎四天后,于7日清晨结束了坎坷的一生。

坡在诗歌、短篇故事和文学评论三个领域都有建树。坡是一位自觉的艺术家,其文学理论往往以自己的创作为圭臬,《创作原理》(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1846)和《诗歌原理》(The Poetic Principle,1850)两篇论文集中阐释了他的诗歌理论。在《创作原理》中,他说,“美是诗歌唯一正当的领域”,“无论何种形式的美,发展到极致,无一例外地会使敏感的心灵流泪。因而,忧郁是诗歌最恰当的调子”。人世间最忧伤的莫过于死亡了,那么,最有诗意、最接近美的题材自然是“一位美丽女子的死亡”。美人之死构成了坡的经典题材,这一题材将美与死联接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哀伤美艳的格调,令诗人黯然消魂,沉醉一生,反复歌咏凋亡的年轻爱人,缅怀永远不在的爱情。坡也注重诗歌的音乐美,将真正的诗歌定义为“有韵律地创造美”的活动,并提倡诗歌统一的效应(the unity of effect),即一首诗歌应收到一种整体效果。坡还认为,诗歌必须是短的,一首诗的长度应控制在一百行左右。他的经典之作《黑鸦》是展现其诗歌理论的完美典范。坡的诗歌意境是听觉与视觉、节奏与音韵、想象与情感高度统一的世界,是一个纯粹的美的世界。他反对说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倡导纯净的诗歌,其诗学理论深刻影响了以波德莱尔、马拉美和瓦莱里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

坡最大的成就当属他的短篇故事创作,他不仅给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留下了不少短篇传世佳作,而且直接丰富和完善了这一文学体裁,因而有“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盛誉。他的短篇大略可分为恐怖故事和推理故事两大类,有时,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在《莫格街谋杀案》中,既有恐怖元素,也有推理成份。两类故事如昼与夜完美地展示了坡独特的天才,作家似乎在梦幻与现实、理性与迷狂的两极间游刃有余,在卓越的想象与缜密的推理中穿梭自如。

和他的诗歌一样,坡的恐怖故事也常常描写到患病的女子,描写到美人之死,因而,恐怖又与美、疾病和死亡奇异地相伴相生。坡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可怖的死亡场景,如血淋淋的凶杀现场、痛苦的死亡过程、尸体扭曲横陈的惨状以及尸体僵硬腐烂的可怖情状等。有时,恐怖与异域风情和夸张华丽的审美趣味又揉合在一起,极力渲染色彩和光影的强烈对比,营造出极富感官冲击的视觉印象。比如《红死魔面具》将死亡安排在装饰华美、风格奇特的宫室里,故事写到一场肆虐的“红死病”,为躲避瘟疫,王子带领侍从隐退到城堡式的修道院里,纵情狂欢,然而在光怪陆离的化装舞会上,死神以红死魔僵尸的形式降临,黑暗、腐烂和“红死魔”随即统治了一切。

坡在诗歌和小说中都强调“统一的效应”,诗歌追求的整体效应是美和忧伤,而他为恐怖故事设计的统一效果则是恐惧(fear)。他说,“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当中,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描写的细节,甚至每一个字句,都应该收到某种统一的效果,某种预想的效果,或某种印象主义的效果。”总之,故事的一切要素,从情节设计、人物塑造、场景描写到遣词造句都应该服务于整体效果,唤起读者内心的恐惧。《厄舍古屋的倒塌》完美地展现了坡的“统一的效应”理论。故事具有浓厚的哥特小说色彩。故事的场景安排在一地处荒凉、行将崩坍的古堡里,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是古老家族的最后一支遗脉,他和孪生妹妹都受某种神秘疾病的折磨。哥哥具有高度敏感的精神气质,感官呈现病态的敏锐,妹妹马德琳长期以来也一直重病缠身,受某种僵直症的折磨。哥哥将弥留之际的妹妹活埋,而暴风雨之夜,裹着寿衣的妹妹又破棺而出,最后兄妹双双死去,古老的厄舍古屋也随之倒塌。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叙述人“我”是罗德里克童年时代的好友,受邀来访,以局外人的身份一步步见证了这个古老的家族走向崩溃和毁灭的恐怖历程。整个故事严丝密缝、浑然一体,从场景描写、人物塑造到氛围营造、情节发展,无不围绕整体效果展开,淋漓尽致地铺陈出阴森诡谲可怖的效果,令读者感受到巨大的惊悚。作家以细笔描写古屋的凄凉败落,以古屋的败落暗示家族的厄运,极力渲染两者之间血脉相连的神秘的***生关系。主人公弹唱的曲词、阅读的书名、暴风雨夜等等细节无一不体现出作家的匠心,直至被活埋的妹妹身裹白色尸布出现在被狂风吹开的门口,倒在哥哥的怀里死去。至此,故事的恐怖氛围达到高潮,而结尾处,一轮血红的满月西沉,厄舍古屋轰然崩塌,淹没在湖水里,又留给读者一幅极富视觉效应的恐怖画面。

坡的恐怖故事极力挑战理性的界限,向未知的、非理性的黑暗迷雾挺进,探索生命与死亡、梦境与现实、清醒与癫狂的晦暗不明的交界地带。坡始终为人类意识层面下非理性的力量所困扰,他敏锐地洞悉出理性与疯狂之间的微妙距离,致力于探究偏执、迷念、精神分裂、疯狂等精神病症,因而,评论家认为坡开创了现代心理描写的先河,是20世纪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坡笔下的人物常常表现出一种奇特的精神气质,在理性与非理性的边缘游移,难以界定。如《黑猫》中的主人公为难以理喻的憎恨所驱使,故意折磨他一度宠爱过的黑猫,最后误杀妻子,为摆脱警察的搜查,精心盘算、极端清醒地将尸体砌进地窖的砖墙之中。实际上,坡故事里的恐怖与主人公的精神病态往往紧密结合,恐怖正来源于丧失理智、走向犯罪、疯狂或崩溃的过程。而《威廉·威尔逊》读来仿佛是对人类自我的心理学解剖。它讲述的是一个多行不义的坏小子威廉·威尔逊,每次在他做坏事的时候,就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同样外貌的人出来干预,他气急败坏,最后残忍地杀死了另一个威廉·威尔逊,可是却惊奇地发现,他同时也杀死了自己。在故事结尾,威尔逊对主人公说,“你是多么彻底地杀死了你自己”,这话给人振聋发聩的启示。坡在故事的开篇引用了张伯伦的诗句:“我说什么呢?对于冷酷的良心,那个我人生道路上的幽灵,我说什么呢?”故事的寓意也正如诗句所暗示的,人是善恶的综合体,人是一个双重的自我,在良心泯灭之际,我们也随之死去。可以说,坡是富有心理学洞见的,他也是最早把患有精神病症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的作家之一。

坡是当之无愧的“侦探小说鼻祖”。1841年至1845 年间他创作了一组推理小说:《莫格街谋杀案》(1841年)、《玛丽· 罗杰疑案》(1842年)、《金甲虫》(1843年)、《就是你》(1844年)、《失窃的信》(1845年),展示了作家高度的理性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他的推理故事表现出对人类理性的充分信心,他笔下的侦探以理性和逻辑力量为利刃,挑开层层谜团,深入表象之下的真相之核。《莫格街谋杀案》被公认为西方最早的一篇推理小说,故事充满了悬念,案子发生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内,凶手如何进出密室,令人不解,而结果却大出意外,作案者居然是一只猩猩。《玛丽·罗杰疑案》运用推理揭示了作案者的手段。《金甲虫》是利用破译密码找到巨额财富。《就是你》用死人说话的心理战术揭开谜底。《失窃的信》则揭示了最明显的事物却最易被人们疏忽的这个心理盲点。这些小说为以后的侦探小说提供了五种模式,即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运用心理战术以及人的盲点破案。而他在《莫格街谋杀案》、《玛丽· 罗杰疑案》和《失窃的信》中所塑造的业余侦探奥格斯特·杜宾的形象,可以说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的前辈。尤其是以业余侦探为主人公、以推理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稍逊的朋友为陪衬和叙述者的格局,被后来的侦探小说广为模仿。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笔下的波洛和亥斯廷斯上尉,都因袭了坡的这种写法。甚至被称为侦探小说之父的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1824—1889)的名作《月亮宝石》(1868)也折射出坡的影子。

天才是丰富而驳杂的,难以简单地界定或概括,苦难的人生、独特的审美感悟成就了爱伦·坡不朽的艺术。他的艺术包容看似不相容的对立和矛盾;他带给读者艳丽的哀伤、迷狂的清醒以及诗意的恐惧。他的作品很好地融合了通俗元素,因而深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

尚晓进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国诗人、短篇故事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也是公认的象征主义先驱,现代侦探小说的开山鼻祖,对科幻小说和恐怖小说体裁的创立也有重要贡献,影响了包括儒勒·凡尔纳和柯南·道尔在内的很多作家。他是一位充满悖论的天才人物,坎坷半世,身后盛名远播,影响源远流长;他既具有卓越的想象力,也擅长缜密的逻辑推理;他推崇美,视美为诗歌的最高宗旨,然而,又钟情于对恐怖和死亡的凝视,他的作品具有瑰丽、诡秘和梦幻般的格调,属于黑色浪漫主义的一部分。

1809年1月19日,坡出生在波士顿一个巡回演员的家庭,三岁时成为孤儿,被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一位富商约翰·爱伦领养,六岁时,全家迁居英国。坡天性聪颖,就读于伦敦的私立学校,打下了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五年后,随家人回到里士满,1826年进入弗吉尼亚大学学习,但一年后因欠下赌债被迫离校,与初恋爱人的婚约也因双方家庭的反对告终。坡和讲求实际的养父之间裂痕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决裂。1827年,坡在波士顿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帖木尔及其它诗》(Tamerlane and Other Poems),署名为“一个波士顿人”,这本薄薄的诗集几乎无人问津。随后,坡入伍当兵,驻扎在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一带。1829年2月间养母去世,请假回家奔丧,随即退伍,年底发表第二本诗集《艾尔·阿道夫、帖木尔及其他小诗》( Al Aaraaf, Tamerlane and Minor Poems)。1930年与养父暂时达成和解后进入西点军校,但无法忍受军校的生活,六个月后故意犯规被开除出校。在纽约短暂的居留期间,他出版了《埃德加·坡诗集》(Poems by Edgar A.Poe,1831),随后五年间,寄居在巴尔的裙丫拥囊棠讣遥?⒖?挤⒈硇∷?1833年以《瓶中手稿》获《星期六游客报》(Baltimore Saturday Visitor)短篇小说一等奖,从此正式走上创作的道路。1836年5月,和不满14岁的表妹弗吉尼亚正式结婚,1840年出版了首部短篇故事集《天方怪谭》(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瓶中手稿》获奖后,坡开始了职业编辑生涯,从1835年至40年代中期,辗转于巴尔的摩、里士满、费城和纽约等地,先后为《南方文学信使》、《绅士杂志》、《格雷厄姆杂志》、《明镜晚报》和《百老汇杂志》等报刊当编辑,其评论文章锋芒毕露,文笔犀利,令人钦佩,也令人畏惧。这10余年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评论、杂文,创作了一生中最优秀的短篇故事和诗歌,如《丽姬娅》(1838)、《厄舍古屋的倒塌》(1839)、《莫格街谋杀案》(1841)和《黑鸦》(1845)等,其中《黑鸦》一诗令他声名鹊起。坡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一名出色的编辑,然而生活上总是困顿,他因酗酒的原因常遭解雇,在文学圈内又因写过不少指名道姓的批评文章树敌不少。妻子弗吉尼亚早年即患上肺结核,常年卧病在床,1847年,年仅24岁的妻子在贫病交加之中辞世,妻子的死使坡愈发沉沦,其后的恋情似乎也不顺遂。1849年10月3日,坡醉倒在巴尔的摩的街头,挣扎四天后,于7日清晨结束了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