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冯至小诗——《我是一条小河》

作为诗人,冯至是不幸的,因为他诞生在风雨飘摇的中国;然而他又是极其幸运的——学生时期的他,饱读诗书;恰逢赶上五四运动的浪潮,在晚唐诗和宋词熏陶下感到寂寞忧郁苦闷而又要求上进的冯至,受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作品《女神》的启发,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文。他的早期诗作呈现了一个正直诚实,生活态度严肃,痛恨邪恶,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灵魂以及诗人欲超脱世俗的荣华和浮浅的感情宣泄。

最美的青春年华,与北大结缘,相知六载;中途易辙,接受正统的德语和德语文学教育,迷恋西方文学——尤其对海涅的作品情有独钟。他孜孜不倦,把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相融合。随着五四运动浪潮渐落,终于在1927年毕业之际,出版处女作《昨日之歌》——以表示忘却过去,迎接新生活的意味。而《我是一条小河》就选自此抒情诗集。

这首诗以对比鲜明的意象和浓暗交织的色彩最为突出。

诗人自比为“一条小河”,而小河本身就有着奔流不息,和时间一般向前涌逝的特点。而“柔波”体现了“小河”温柔奔流特质。“我”把“你”比作彩霞般的影儿,用柔波拥抱,把花丛中“凄艳的花影儿”编作花冠。——花冠、柔波,种种处处,无一不感念着深沉真挚的爱与美。之后笔锋一转,小河直直向前,奔流入海,海面波涛汹涌,风浪湍急。诗人用“海风”体现环境的险恶——“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破灭了珍存的爱恋与美好。只是,彩霞的影儿本身就是飘渺的,终究会涣散,消逝,那“你”,那爱人,也仅仅是冯至幻想出来的罢,极易逝的消散了,只是徒留满心的惋惜与悲哀了。而在诗风转变的同时,诗歌的色彩由“霞的七彩”、“花的多彩”、“波的雅黄”之类温暖色调突变为“海的青蓝”这种冷艳色调,随着意象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而多变的色调好似多棱镜,把诗的所有面映射了出来,把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妥帖地结合起来。

在这首诗中,纵使运用了许多意象,但总而言之,冯至把所有自己美好的情感全部融于“我”与“你”的形象之中。诗人以“我”的形象出现,而与之对应的,有“你”相伴随。“我”在依恋追求“你”,通过种种方式向“你”吐露忠诚;但“你”总是那么矜持,那么娇羞,若即若离,这种态度给“我”带来了无尽难以言说的苦闷与烦恼。“我”的叩问,“你”从不应答;但无论“你”如何,“我”总是一往情深,即使遭受挫折也不改初衷。但“你”是一个很虚幻的意象,使诗中的爱情含义比较朦胧。宛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宛在水中央的女子,有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色彩,给人以扑朔迷离的美感。冯至的青春之火在爱情的追求和痛苦的折磨中燃烧,他的歌喉反复地在自己凭空幻想的对象面前喟叹……种种微妙而又复杂的感情纤毫无遗地流注笔端,凝成热烈而又忧郁,一唱三叹的爱情诗篇。

这首爱情诗是“五四”春潮激荡下的产物,表现了鲁迅曾言的“热烈而又悲凉”的当时中国青年普遍持有的心境。他们期待成为个性丰富、生活充足的青年,反抗包办婚姻,憧憬美好的爱情,在封建势力的阴霾下,小心翼翼地追求着可望不可即的幸福。整诗的基调是悲剧性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反差,而显露的超越年龄的悲观——即如冯至在本诗中“涣散了的彩霞”,成为青年精神苦闷的重要原因。因此,诗人赋予诗中意象以五四青年群体的意识,表达“虽已觉醒但仍旧未突破个人圈子,在歧路彷徨不定”的无奈情感。

小河奔流,青年亦与小河一样,有着奔流的勇气和追逐心中所向的爱情的权利。

而这首诗,作为青年心声的抒发,千古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