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爱酒的典故
李白与酒的不解情缘
"李白斗酒诗百篇",中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爱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
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有许多篇都写到了酒。
屈原的辞赋中也同样歌咏到酒。
历代诗人莫不与酒结缘。
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红楼梦》,写饮酒的场面最多,也最精彩。
这缘于作者本人也是嗜酒如命,自称"燕市酒徒"。
酒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主题。
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他的《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佳肴不尚,旨酒停杯",表达了他盼望的"佳人"未到,不能举杯尽欢的急切心情。
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
到于曹操,作为政治家他主张禁酒,而作为诗人他很喜欢喝酒。
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
他早年作过祭酒、县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为形役"而辞官归隐,终生不仕。
他生活一直很贫困,但即便断炊,也少不了酒,友人周济他的钱,也拿去买酒喝,就连他的诗作也"篇篇有酒"。
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
有人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者八百首"。
王安石评李白的诗道:"十句九句妇人、酒耳"。
其实,李白的诗除《乐府诗》外,言妇人的少,言酒的多。
他一生写饮酒的就有一百七十首,著名的酒诗有《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对酒》等等。
诗人们的许多优秀作品是靠酒激发出的灵感,在微醉中创作出来的,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长诗《琵琶行》就是在醉酒之后,听了歌伎裴兴奴演奏琵琶,诉说她的身世后,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鸣,连夜写成的。
李白醉后赋诗的佳话就更多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对诗人创作与酒的关系的理解和高度概括。
酒催诗发,诗助酒兴。
酒使人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状态。
这是酒的魅力所在。
对诗人来说,酒能产生异常的创作冲动和丰富的联想,催化出灵感。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李白《将进酒》里的诗句。
诗仙李白,不但是位诗人,还是一位酒仙。
酒成就了他的豪放不羁、洒脱乐观的诗情和张扬自我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的饮酒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永远散发着不容忽视的芬芳。
想必,李白当年定是一袭白衣,于青山绿水间,把酒临风,于酒酣之际,引出一首首千古绝唱。
起吟之时必是抑扬顿挫,长髯亦随清风摇动。
是李白的豪迈给酒增添了几分魅力,还是酒的清冽越显了李白的几分放荡。
不饮酒的李白,我无法想象。
李白肩负了太多华夏的文明,没有他,便没有中国诗歌的全盛。
而没有酒,便没有李白。
李白的一生是矛盾的、也是痛苦的,儒家的用世济时与道家的神游求仙,纵横家的汲汲于功名与侠士的不矜其功,高远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一对对矛盾左右着诗人的命运,真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也因此,诗人饮酒当歌、对抗命运,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
诗人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满足。
于是我们看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狂放;然而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与尔同销万古愁”和 “举杯消愁愁复愁”的压抑给内心的苦闷。
他知道醉酒之乐是短暂的,于事无补的,可是如果不醉,就连这短暂的快乐也会成奢侈。
诗人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
现在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内,伫立在江边的李白雕像的位置传说正是李白醉酒后入水捞月亮溺水而死的地方,酒把他浪漫的一生推到了最 *** 。
他那“大鹏飞兮”的情状仿佛在采摘天上的月亮,又似在“举杯邀明月”。
诗人是痛苦的,于是他便在醉酒的世界里,把如月般的理想化为了水中的月亮,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诗人走了,乘着一叶扁舟,荡着满波清流,浩然归去,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如酒般清醇刚烈的诗歌,还有诗人那浪漫如酒的人生传奇。
试想,历史的长空中,诗人是不是还在推杯换盏、邀月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