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一条未走的路

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 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 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 直到它打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于是我选了另一条,不比那条差, 也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 因为它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其实讲到留下了来往的足迹, 两条路,说不上差别有多大。

那天早晨,有两条路,相差无几, 都埋在还没被踩过的落叶底下。 啊,我把那第一条路留给另一天! 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上另一条, 将来能否重回旧地,这就难言。

隔了多少岁月,流逝了多少时光, 我将叹一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 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 而我——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 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面临着 选择,不同的选择将会有不同的结 果。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同时

踏入两条河流”,人也不能同时走两条路,画两

个不同的人生轨迹。弗罗斯特的诗朴实如水,善

于通过日常场景,运用提炼得恰到好处的口语和

象征、比喻的手法,写出极富哲理又异常深刻的

诗。这首诗的主题是“选择”。它充分体现了弗罗

斯特智性的“诗与思”的风格。

路是距离。路是人行动的载体,是从A处途径

B、C、D等到达z处。而人生的路却是人生的轨

迹。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便渐渐成了路。”这里面暗含着一种

决绝与选择。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尤见其精神的高远与执着,也暗含

着理性的选择。阮籍的歧路而哭,然后返回,有

着现实的压力与主体性的坚守、迷茫的胶着,

但寄兴幽远。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企 图打开“思”,以进入“诗意的栖居”那样的澄 明之镜。 而弗罗斯特的这首诗,有一个人面对两条岔开

的路:

两条路在黄色的林子里岔开

“黄色的林子”,现场感很强,象征人的现实场

景;而在这个场景之中摆着两条岔开的路,诗的

语言干净利落。当人生面对这样场景的时候,就

不得不作出选择。“两条路”就象征选择,象征包

含着相互对立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意味以经验的

强度和理想的力度来衡量的人的主动性;另一方

面是选择中暗含“正面”、“负面”的未来的可能

性。

我站了很久

尽力向一条望去

直到它拐进了那片丛林

面对岔路,新的困惑产生,新的选择产生。一

个“站”与一个“望”并置,智慧般的呈现出了一个

理性而宁静的选择者形象。富有日常意味的“损

之又损”的语言叙述,增强了诗的象征性。在这

个丰富而混乱的世界中,选择者在犹豫、在判

断,直到那条路拐进了丛林。 “拐”这个表示行动

的字,把冥思默想与不可知的迷茫(那片丛林)

的感觉,写得淋漓致尽,暗示了具有“勇气和希

望,但也包含着风险”的选择。萨特说,人在一

定的境遇中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一个人的自由选

择就决定着他的命运。拐之前,也许尚可认知;

但拐之后就显得有些迷茫了。也许他这一望就整

合了他的理想、经验和当前的感觉。

随后选择了另一条,也还不错

也许有着更好的理由

这个选择者继续表达他的选择,感觉还蛮好

的,因为他有着“更好的理由”。这几句诗特别值

得玩味,它既包含选择者的运思、勇气、希望,

又包含选择者的担忧、犹豫,两种对立的情绪回

旋于中。

而在那个早晨它们同样都铺满了

叶子,没有留下踏过的痕迹。

哦,我留下第一条路给另一天!

但我清楚一条路怎样引出另一条,

我拿不准是否我还会回来。

这段诗再次加强、深化了这“两种对立的情

绪”,而且诗性硬朗!

我选择了一条很少有人经过的,

以致造成了全部的不同。

独辟蹊径的结尾,有千钧之力!特有哲思,带

来一种终结与化解,将选择的期待释放。释放为

一种担当,对自己自由选择的担当。“我选择了

一条很少有人经过的”路,这是一种孤独的选

择,一种安宁的承诺,一个把自己刚毅融入

到“一条很少有人经过的”路中,从而,暗示我

们,这就是“全部的不同”!尽管多年以后讲起这

些,有点“叹息”,而这“叹息”却十分诙谐,因为

这里没有成功与失败的计较,这正如俗话所说的

人生没有“回头路”、“后悔药”,空间与时间的特

质盘旋其中。这种诙谐的实质或许是坦坦荡荡、

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你的自由选择,作为生命与

时间、空间的普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