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荻蒲茅,入眼皆为惆怅

昨天,照例周六骑行,和一众骑友骑车到乡下,但见层层叠叠的田垄上漫坡边,白茫茫一片尽是荻花,有同骑的美女骑友便喊,“呀,好漂亮的芦苇”,忙不迭地鱼贯钻入其内去拍照。我知道这不是芦苇,但这和美又有什么关系呢?

资深美女们喜欢芦苇,可能缘于前些年邓丽君小姐那曲缠绵徘侧的“在水一方”,抑或琼瑶阿姨那赚足观众泪水的电视剧故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从此,很多的人知道了“在水一方”说的就是芦苇。再以后,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也从这个歌词和故事里知道了这个典故来自于远古一本叫做《诗经》的书,并且知道了芦苇还可以叫做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多有诗意的名字。再后来,我知道了太多类似于蒹葭,也就是芦苇的植物,它们的样子有点像芦苇但绝不同于芦苇:荻、茫、蒲草、白茅.....很多人都会把它们弄混,而我却慢慢区分了它们。

芦苇这种东西,在我们随州其实是不多见的,至少它不会像电视剧里拍的那样,成片成片地在我们身边长成芦苇荡。它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河塘、沟渠、湖泊,沼泽,湿地等,简而言之,它得生长在水里。 芦苇颜色浅,叶子宽大,植株也高大,茎空腔也大,可以很容易劈开铺成一片,芦花颜色深,也大。

芦苇最美的季节在秋天。秋风起,河边芦苇荡里,一片白茫茫说不清吟不尽的芦花,浩浩荡荡,令人无端就起了乡愁。难怪琼瑶阿姨和我们的古人都会呤颂芦花,它们在秋风中摇曳,只负责美与惆怅。

我们随州最多的则是荻花。荻生长在水边及低山坡,水陆两生,耐涝又耐旱。叶片狭长成带状,边缘及其锋利。荻子比芦苇耐旱,也就是说,它可以不长在水里。荻和芦苇最主要的区别是:苇秆是空心的,荻秆上部是实心,中下部是空心的。

民间常把两者合称芦荻,把荻称为芦苇也很普遍,所以明代解缙有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其实芦苇是不可能长在墙上的,除非你能保证水份的充足供给。长在墙上的应该是荻,它比苇子耐旱。

水塘里或湿润的地方除了长芦荻,也会有蒲草和茅草,特别是春天,它们形同芦荻,但不是同种的植物。

蒲草是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生于湖河及池塘浅水处,沼泽沟渠亦常见。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香蒲。它不像芦苇,直杆刺向天空,蒲草的茎不明显,但它的叶子一片抱着另一片往上蹿,水上部分就只见蒲叶,长得比人还高,呼啦啦涨满泽塘。神农公园随州图书馆门前的“夜光池”里,长满的便是蒲草,每次来借书,我都会在池边看蒲草,看锦鲤在草边游曳,看小朋友在池中的透明水舱里嬉戏。

《孔雀东南飞》有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宋代道潜亦有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这些佳句,给了蒲草另一番诗境和雅意。

再来说说茅草,茅草又叫茅根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低山带平原河岸草地、沙质草甸和荒漠。它适应性强,耐荫耐瘠薄耐干旱,喜湿润疏松土壤,“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儿的草色,说的就是茅草。

“三月三,抽茅尖”,春天里,茅草的嫩芽特别甜,剥开外面浅绿嫩红的外衣,莹白如玉的,尝一口,甜滋滋,但这甜又不是蔗糖甜得浩浩荡荡,而是欲说还羞小清新的那种甜,咬一口,满口都是春天。茅草嫩芽还有个名字,叫做“谷荻”,很诗意的一个名字。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茅尖是春天给我味蕾的一种特别的惊喜。

等到茅草长得漫山遍野,它就成了年少的我们游戏捉迷藏的绝佳场所。记得《诗经》里,描写了两三千年前的一对情侣在白茅丛中幽会,以蓝天为被白茅当床的情景,记不清是哪一章了。

读高中的时候,有篇课文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知道了落魄的杜甫住的是用茅草盖的屋,我还记住了诗人最著名的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斗转星移。如今,城市高楼林立,广厦何止千万间,可是不知为什么,越是这样的繁华的高楼,住着越是让人心里孤单。于是,我们这些内心寂寞的人,聚在一起,骑车来到了郊外,我们看到了芦荻,看到了蒲草,也看到的茅。但用茅草盖的茅草屋,却早已悄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