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全面分析陆游《夜泊水村》诗的格律特点
基本同意楼上观点,个别处做补充:
一、用韵。
本诗韵脚押下平九青韵。
二、平仄。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仄仄仄
4平平平仄仄平平
5仄平仄仄仄仄仄
6平仄仄平平仄平
7仄仄平平仄平仄
8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对仗。
诗中:
老子犹堪绝大漠,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两联对仗,可以认为是对联里的流水对,每词的词义、词性都对的很工整。
四、句式。
第一联:1、2句是标准句式,不多说了。
第二联:3、4句平仄如下:
3仄仄平平仄仄仄
4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王力先生的说法,3句平仄可以认为是变例,并无不可。清代赵执信认为:“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这里说明了两件事:1.这种句式是被承认的、常用的句式。2.如果七言使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句式,则必须保证第3字不能同时为仄。且按这条标准来审查,盛唐以后的诗罕见例外,可以认为是正确的。本诗是符合这条标准的。
第三联:5、6句平仄如下:
5仄平仄仄仄仄仄
6平仄仄平平仄平
乍一看本联是出律的,其实不然。
律诗的拗救中有两种很特殊的节奏点用拗,这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拗救的规则稍微有点复杂,将五言正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分别第六、五字做拗,变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句式是允许的,且有以下几个规定:除了出句(上联)的第2个字必须是仄声,最后两个字必须是“仄仄”声,对句第2个字必须是平声,末三字必须是“平仄平”,除了这四个位置的平仄不能变化以外,其他位置的平仄都是可以变化的,因此,会出现“仄仄仄仄仄”的出句形式。可以细心比对,本句完全符合此拗救规则,不出律。
多说一句:这种特拗完全脱胎于古体诗,一般用于五言的第一句,极少用于七言,且在后世的科举考试中是不被承认的拗救,判为出律。但按杜甫的时期来看不算出律,且有很多诗人使用这种拗救的例子。
第四联:7、8句的平仄如下:
7仄仄平平仄平仄
8仄平平仄仄平平
很巧~这句刚好是上文说的两种节奏点特拗的另一种:
将五言中正例“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六字做拗,变成“平平仄平仄”格式是允许的。对句不变,仍为“仄仄仄平平”。这种拗救也有个条件,那就是五言里出句的第一字必须为平,否则算出律。本句符合此标准,不出律。
还多说一句:这种特殊格式产生于唐代,宋人广泛使用,使用频率甚至超出了正例,但是基本都应用在尾联,现在其他的联中的情况不多,且被科举考试承认。
怎么以五言的格律来套用七言的格律,相信不用多解释了。写的有点多,希望对你有用,本人学习中,如有错误,欢迎后来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