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诗歌作协是什么组织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哪种,真是左右为难。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20年,历史一瞬间。巡游星河,俯瞰地球,世界面貌目新月异,人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争斗、迅跑,积贫积弱的中国扬起改革开放的风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家庭,巍然屹立于东方;20年,国门洞开,思想解放,观念嬗变,思维更新,文化变革,社会主义文学赶上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驶上了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快车道;20年——绵阳市文联,绵阳市作协、《剑南文学》杂志社走过的风雨历程,播种希望,浇灌嘉禾,幸有东风催花繁,喜看硕果满枝头!

绵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大地,处于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交汇地带,山川壮丽,物产丰饶,人民勤劳,是一块孕育文学家、吸引文人骚客的文学息壤。本土诞生了已著之竹帛的文学家、诗人李白、李颀、苏易简、欧阳修、苏舜钦、文同、李调元、孙桐生、沙汀,流寓绵阳或为宦绵阳的如扬雄、司马相如、杜甫、王勃、李商隐、元稹、陆游等文学大家亦不在少数。古之绵州,文学星空一片灿烂。建国后,地委、行署重视文艺创作,关爱作家,在那个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精神奢侈品,作家被视为上层建筑领域阶级斗争战士的年代,仍然培育了蜚声四川文坛的“三刘一母”文学创作群体,赖松延、商欣、秦传鼎、邹开歧、陈峻也初涉文坛,崭露头角。其间,克非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扎实的生活基础,执着的文学追求,斐然的创作业绩遥遥领先,为本土众多的文学寻梦者树立了可资效法的标杆,激发了有志于文学的文学阅读写作者的创作热情。新时期始元,思想解放运动潮涌浪啸,积压了二十多年的文学潜能如岩浆迸发、油田井喷。数以千计的文学爱好者拿起了笔,原绵阳地区一次文学创作会议,出席者列席者达三百之众,县县办刊物,层层开创作会,剑南文艺编辑部日均收稿量不下一百件,来编辑部送稿谈稿者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轰轰烈烈,文学被全社会关注,兴一时之盛。在这波全民追捧文学的浪潮中,文学走出圣殿,走向大众,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绵阳,一批中青年作者站立潮头,把文学确立为人生目标或职业追求,频频在报刊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这是一场文学准备并不充分、借助行政组织之力掀起的群众写作运动。封闭于川西北一隅的绵阳写作者“伤痕文学”没赶上趟,“反思文学”没搭上车,“寻根文学”没回过神,“改革文学”失了语,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写作傻了眼;一波一波的文学浪潮退去之后,喧闹一时的绵阳文坛便显得有些寂寞冷清了。

突破缘于郁小萍的短篇小说《纤纤素手》和江兰的短篇小说《侏罗纪荒煤》,这两篇绵阳本土作家的标志性文本其示范意义迄今不能低估,大浪淘沙后写作坚持者和新冒出的文学寻梦者不得不深刻反思:我为什么写作?我写什么?我怎样写?……狭窄的文学小道再也没有那么多的拥挤者了。

千古文脉要传承要弘扬要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绵阳撤地建市,拉开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繁荣文艺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重视文艺工作、爱惜文艺人才、加大文化投入,为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营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建市翌年,百业待举的绵阳文联应时而生,作协相继成立,《剑南文学》接着复刊,文学创作组织工作由文化部门行政管理走向文艺团体、文学刊物社会化联络、协调、服务的新机制,有了文学组织、文学编辑的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由此探索出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文学组织辅导工作新路子。

文学较之其他艺术门类有政府文化、广电部门实施人才建设、作品生产的有序管理,组织工作存在很大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绵阳市文联成立伊始,就十分注意整合市作协、剑南文学杂志社的文学组织、文学编辑的优势资源,把文学作为业务工作的重头,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激活作者的创作潜力,提高作者的文学素养,增强文学队伍的凝聚力,将分散在全市各地方各行业的“散兵游勇”们团结起来,实现文学创作队伍的整体推进,繁荣创作的目的。

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石”方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发挥文学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市文联、市作协、《剑南文学》通过举办一系列大规模、高档次,具有全国性意义的大型文艺理论研讨会,举办骨干作者读书班、理论培训班,召开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传达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召开区市县、工矿、乡镇、学校创作会议,举行文学讲座,发送文艺报刊、书籍,举办文学征文评奖,组织会员参加公益性文学活动等多种活动,帮助会员作家和广大文学工作者提高反映生活本质、讴歌时代精神的自觉性,端正文学的发展方向。

一度时期,绵阳作者视野狭窄,眼界不宽,历史题材创作、怀旧式写作、私人性写作颇为盛行。少有大气之作、艺术底蕴深厚之作、社会影响广泛之作,被讥为绵阳作品“上出不了剑门关,下走不出白马关”。究其根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疏离生活,即使生活在基层的作者也不善于发现和认识自己经历的生活的本质。为改变这一现状,组织作家投身于绵阳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生活激流中,去感应时代的脉搏,体验人民群在历史性创造活动中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市文联、市作协、剑南文学杂志组织了上百次会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集中组织作家、诗人先后深入绵阳市重点建设工程“武引”一期、武都水库、绵江快速景观大道,以及市属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天然林保护工程、抗洪救灾前线、民族地区、红军长征路、重点旅游风景区采访,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绵阳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文学作品,出版了数部报告文学集,促进了科技城建设。

举办创作会、笔会、改稿会、作品研讨会、文艺理论研讨会、文学讲座、文学作品征文评奖、对外文学交流活动,是文学组织工作的日常课题。20年来,绵阳市文联、作协、剑南文学杂志社、沙汀文学艺术院举办的大、中、小型文学活动,以每年20次计,当在400次以上。文学活动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杂文、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诸文体,活动遍及全市城乡各系统各行业,有的活动还办到了北京、成都和外市。在全国全省产生影响的文学活动有新时期文艺理论研讨会,改革文学座谈会,沙汀、克非、吴因易、郁小萍、母碧芳、周玉清、王慧清、冯小涓、陈霁作品研讨会,百名作家跨世纪湖山笔会,中央电视台签约作家绵阳笔会,首届中华校园诗歌节等大型文学活动。先后有500多人次全国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学者、编辑家和数十家报刊社、文艺出版社负责人莅临绵阳,参加文学活动,进行文学交流。扩大了绵阳作者的思想、艺术视野,促进了文学人才的成长,推出了绵阳作家、作品。相继编选、出版了《绵阳市文学作品选》、《天地回声——绵阳市建国五十周年文学作品选》,展示绵阳作家的阵容和创作业绩,编辑出版了《剑南文丛》、《剑南文汇》、《剑南书系》三套计36册文学作品集,解决了部份作者出书难的问题。

文学活动的频繁举办,激活了文学写作者的热情,散布在全市各地区各行业各年龄层次的会员作家,在经济大潮波涌浪翻之中,坚持文学的操守,抵挡各种诱惑,在学习和创作实践中,探索和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在时代激流中,发现和认识生活的本质,讴歌绵阳人民建设科技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风采,反映人民的心声,记录时代风云。让陷于困境中的文学、日益边沿化的文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让李白、沙汀的故乡后继者众,新军奔涌。

十年树木。绵阳文学历经20年休养生息,励精图治,整体推进,在川内已成一方重镇。现拥有一支门类齐全、思想活跃、功底扎实的文学创作、研究、翻译、编辑、教学、组织工作队伍,20年来,全市中国作协会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1人,省作协会员由16人发展到139人,市作协会员465人,县区作协、文协会员近300人,创作骨干包括了老、中、青、少四个年龄层次。游仙、江油、安县成立了县级作协,一些厂矿、事业单位建有文学社团,上百所大中小学的文学社团活动频繁,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20年全市出版文学专著207部,发表文学作品3万多件。4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11件作品获四川文学奖,4件作品获四川文艺评论奖,600多件作品获全国性、全省性及省级系统、行业奖,71件作品获绵阳市优秀作品奖。11人次获四川省文学组织工作奖,市、县两级获四川省文学组织工作、文学先进奖15项(次),市作协连续四年被市文联评为年度工作一等奖。《剑南文学》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在探索文学期刊市场化营运中保留了绵阳作家作品版本,江油市作协的《太白文学》,安县作协的《安州作家》,游仙作协《芙蓉溪》,三台县文联的《琴泉》,市作协的《绵阳作家》,以及众多文学社团的社刊,为作品发表、文学批评,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数众多的会员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通过互联网这个新型媒体,发表作品,评点文学。

幸有东风催花繁。绵阳文学乘改革开放之势,稳步健康发展,新人辈出,新作迭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年辛苦耕耘,为绵阳文学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和作品数量储备,一大批思想敏捷、才气横溢的文学新锐步入文坛蓄势待发,正是绵阳文学质的飞跃的希望之所在。

文坛困厄,绵州大地却生机勃勃,风景独好。因为绵阳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热土,是一片孕育创造与激情的文学沃土。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