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对词体的革新 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
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斐然的作家之一,在诗词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对一种文体的自身发展而言,他对词体的革新发展在文学史上更具有特殊意义。他的词取材广泛,内容庄媚兼具,风格洒脱豪放,在词坛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影响深远。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诗的内容和题材入词,同时又保留并发挥词特有的艺术魅力。苏轼的词作突破了词的形式藩篱,打破了诗和词在题材与内容上的严格界限,再次使诗词合流融汇,为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形式、内容和技术层面都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能力。正是苏轼革新词体的大胆尝试探索及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巨大影响,彻底扭转了诗尊词卑的局面,给词坛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苏轼在以诗为词理论的指导下,以信笔放纵的才华,自由奔放的个性,豪迈超拔的风骨,在词苑中纵横捭阖,开疆拓土,使题材内容拓展后的词,千姿百态、各显风采。东坡词现存三百五十多首,内容广泛。他的词几乎无物不写,无所不包,大大拓宽了词的抒写内容和空间,改变了诗高词卑的传统观念,使读者从词中能看到各个方面的生活内容,触摸到时代脉搏,表现的重点也有所转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词中对士大夫情怀的抒发,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对农村生活的描绘等内容,相对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等传统的词的题材而言,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先谈对士大夫情怀的抒发。苏轼丰富的生活阅历,强烈的忧患意识,宦海的升降浮沉,在词作中常有反映。
其次看对人世沧桑的思考。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如同流放。这年中秋,恰值苏轼入狱近一年。面对天空的一轮皓月,他百感交集,逐吟成《西江月》词一首。上片寓情于景,咏生命短促,叹事业无成。他积极入世,致君尧舜,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在此时此地化为壮志难酬的一声长叹,其中也含着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下片借景抒怀,感世态炎凉,悲人生寂寞。“明月”语带双关,既为眼前实景,也暗指词人的美好理想和高洁人格。后两句写怀念亲友的无限情思和忠而被谤、希望朝廷理解的深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在挫折和失意中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郁闷中显旷达,落寞中见超脱。另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人古事抒发相同的人生慨叹,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无限愤懑。
再次,以词赞美农村生活亦为苏轼首创。他在被贬各地的任上,始终不忘勤政爱民,为老百姓做好事。知徐州时曾领导当地军民抗击水旱灾害。这期间,他用朴实的文笔,描绘了迷人的田园风光和可爱的农民形象。仅举《浣溪沙》系列词中的一首。上片写村姑“旋抹红妆”匆匆打扮的神情,伙伴们你推我挤出门看望的动作,惊叫裙被踏破的娇嗔,再现了村姑争看使君的急切心情和爱美心理。寥寥数语,一幅纯朴清新、风趣生动的农村风景图如跃眼前。下片写老幼相扶,携酒带食到社祠感谢天降甘霖而引来一群争相觅食的鸢鸟。结句写一位老人醉卧在夕阳下的路边草地上,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画面描绘,再现了农村得雨后的喜庆景象。我们眼前仿佛看见了那碧绿的原野,氤氲的雾气,娇羞的村姑,官民和乐融融的画面,这无疑暗含对官场污浊风气的否定,对农村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爱。
另外,苏轼的婉约词洗却了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缠绵悱恻的意绪,也写得妙趣横生,别有韵味,用字简约而意蕴丰厚。如《蝶恋花》中爱情词可见一斑。读罢这另类婉约词,真正令人耳目一新,魂萦而魄动。
综上所述,苏轼笔下千姿百态的新词,无不体现了他以诗为词的独特魅力,为我们展示了北宋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世界。可以说苏词海纳百川的气度,摇曳多姿的题材,丰富蕴藉的意境,一扫婉约风格独占词坛近百年的局面,使词作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为诗词联袂成为文苑奇葩,进而大放异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