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末的“文化周末”系列工程相关亮点项目介绍

文化周末晚会

(1)坚持十年,创造全国纪录。 权威媒体评价,“文化周末,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品种之多,均破了全省纪录,即使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自2005年4月15日“走进交响乐”首演以来,文化周末晚会一直以其独特的“赏识结合”特色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文化周末晚会年平均举办不少于48场次,已持续举办了10年480期余场演出,受惠人群超40万人次。晚会一直坚持“文化惠民”的原则,以“公益赠票”为主,上座率超过九成,精品场次常常需要加座。每周六晚上7点半,文化周末剧场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观众在排队等候入场,形成文化周末独特的景观。

(2)赏识结合,演出形式独具特色

文化周末晚会艺术表演形式丰富,它将交响乐、新民乐、现代舞、芭蕾舞、川剧、木偶戏、话剧、粤剧、魔术、杂技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将艺术讲解和艺术表演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是晚会独有的演出形式。晚会将“观赏性与知识性”相结合、“高雅性和普及性”相结合,通过邀请国内外的优秀艺术团队和艺术大家进行表演,并配以专业人士的现场解说,旨在推进高雅文化与普通百姓的传播与交流。文化周末晚会作为“文化周末”系列工程精心打造的主体文化品牌,不仅强调节目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也让广大人民群众与文化零距离接触,在美的享受中舒畅身心,陶冶性情,形成雅俗***赏的“文化周末”现象,打造了一张具有东莞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3)公益性和市场性相结合。 “文化周末”是一项得到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的,带着浓厚公益色彩的文化活动。而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景下,走市场化的运营道路,成为许多公益性文化活动获得持续生命力的必然选择,“文化周末”晚会也不例外。为了优化“文化周末”的运行机制,强化文化自我发展意识,引导文化消费习惯,“文化周末”挑选部分精品场次实行低票价(30—50元)门票出售的方式,引导文化消费理念,培养演出市场。

(4)规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晚会以月度主题文化展演、精品季度文化展演为规划,同时,整合本土艺术资源,每年拿出不少于总场次20%的演出量,扶持和发掘本土优质文化艺术资源,促进本土文化的提升。还针对传统节假日或特殊纪念日,策划主题性强的系列演出专场,扩大宣传影响力,营造氛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应时应景的“文化盛宴”。此外,加强与社会各界联动,整合东莞本土资源,既有外来的优秀文化精品导入,也推动本土文化展示。

(二)文化周末大讲坛

2007年1月21日正式开讲,旨在“用声音传递文化,用文化丰富生活”,相继推出“艺术鉴赏”主题年以“讲展结合”的创新形式后,又尝试新的合作模式,与南方报业集团、中山大学等联合,推出“华语之巅”系列讲坛,邀请莫言 、王蒙 、贾平凹 、阿来 、张元等国内知名文学家做客大讲坛,“文化周末”大讲坛已成功举办近70讲,被评为2008年度东莞市镇街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创新奖。2013年与译林出版社向全国公开发行出版《文学大家谈》并参加香港书展,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周末大讲坛籍此契机推出九周年特别策划“在南方相遇”系列活动,将展,演,讲三种形式立体呈现。作为国家级的重大涉外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被“中法文化之春”纳入当中。创新“演奏与访谈结合”及“乐团伴奏诗朗诵”两种新形式,将文化周末唯美室内乐团与大讲坛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形式的合作,大大提升了大讲坛观赏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12月10日,“诗歌,在你身边”是文化周末大讲坛与南方日报联袂推出的又一个创新项目。也 是全国小学生诗歌节“诗歌进校园”活动首次落地东莞, “诗歌,在你身边”系列公开课走进莞城八所小学,杨克、王小妮、窦彩丽、江湖海等5位国内著名诗人及学者亲临校园授课,与师生们一同感受诗歌魅力。直接受惠的小学生及老师达5000人。东莞及省内媒体纷纷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文化周末演艺中心

以培养演艺创意人才为目标,采取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运作,培养各类艺术创意人才,推广创意文化。演艺中心成立不到半年, 2007年5月25日,“文化周末”演艺中心选手赵亮、张丁方参加第82界英国黑池舞蹈节公开比赛,获得职业新星组拉丁舞冠军的优异成绩。除每周三五的常规舞会及每年一届的新年舞会外,从2011年起推出“莞艺集结号”团结本土潮流文化力量,推出“栋笃笑”、“原创音乐会”,“微电影展演”等。截止2014年12月,***举办700余场常规舞会,十届新年舞会,本土潮流文化活动50余场。

(四)《文化周末》报

《文化周末》报是东莞本土拥有全国公开发行刊号的第二家媒体。截止2015年4月,***出版480余期,每期发行3.5万份,宣传推广“文化周末”活动,同时开展文化欣赏、文化收藏、文化研究等文化传播活动。特别从2014年开始,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动,坚持文化办报特色。自主策划专题特刊13个,如:“中法”建交50周年“在南方相遇”系列专题报道,深入长安镇、石龙镇、道滘镇等公***文化服务示范镇(街)“全国公***文化服务体系”系列专题报道;创新性第一次制作“漫博会”手绘地图特刊,”音乐,在你身边”及“诗歌,在你身边”——2014诗歌公开课走进莞城校园活动让报纸不仅仅是一个媒体的呈现,而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一部份,在工作上更进一步得到创新的发展。

另外,自2014年9月开创了“文化周末”微信公众号以来,每天推送1-3条的内容,从不间断地为读者提供各类文化资讯,与报纸成为互补,及时地将各类文化活动以最为快捷的方式和新颖的网络风格呈现给读者。

(五)《文化周末》杂志

定位为“立足莞城,放眼东莞,挖掘东莞本土文化价值”。为“文化周末”活动提供理论研究平台,2006年1月正式创刊,每期发行5000本,现已发行100余期。栏目内容设置上,“文化”、“人物”、“艺术”、“乐活”四大版块,既能关注到本土传统文化特色,又能发掘外来文化在东莞的发展与变迁,也做到了不拘泥于本土文化,将眼光放宽至周边城市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东莞“海纳百川”的文化视野。

(六)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

合唱团创办于2005年9月,以“会唱歌,更会做人”作为教学理念,坚持将培养团员优良的品德作为团队发展的重心,注重对团员集体荣誉感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受社会各界邀请,自2005年创办以来,先后到厦门、北京、长沙、烟台、香港、台北、广州等地,参加各项公益演出及各类国内国际赛事,获得2006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金奖金牌, 2007年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全国合唱比赛银奖,成为此次比赛中成绩最好的非专业团队。2009年获得中国(烟台)首届国际青少年合唱·独唱少年组金奖第一名、独唱儿童组金奖第一名等六大奖项。2014年 7月底受台北爱乐乐团邀请,赴台湾参加第十四届台北国际合唱节交流。

 

(七)文化周末 · 唯美室内乐团

由东莞本土及周边城市音乐专业人才组成,以严肃高雅的西方古典音乐和脍炙人口的现代各流派音乐为演奏内容,涵括了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表演形式。在运营模式上创新性的采取“政企***建”,由莞城区办事处与广东唯美陶瓷集团,***同探索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下学校,进社区等各种形式***演出40余场。

 

文化周末系列工程获得荣誉

一、文化周末晚会2006年度“中国十大演出盛事”颁奖典礼中“全年演出项目制作”银奖

二、2006年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获得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金奖

三、2007年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获得中国·长沙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银奖

四、2007年文化周末演艺中心选手赵亮、张丁方在第82界英国黑池舞蹈节公开比赛,获得职业新星组拉丁舞冠军

五、2009年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获得中国(烟台)首届国际青少年合唱·独唱音乐周合唱金杯奖

六、2009年,“文化周末”荣获“国家文化部第三届创新奖”

七、 2011年7月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获第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少年组银奖

八、 2012年、2013年文化周末大讲坛连续两年被评为“东莞十大学习品牌”

九、2013年与市委党校联合开办“文化周末品牌现场教学”。结合文化周末品牌活动“赏学并重“特色,专为全市中青年干部开讲文化品牌案例课程。

十、 2014年7月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受台北爱乐文化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参加第十四届台北国际合唱节交流演出

十一、2014年8月由东莞市教育局推送参评全国2014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十二、2014年9月“文化周末品牌现场教学”课程由东莞市委党校推荐选送参评广东省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和教学案例”。

“文化周末”系列工程数据

“文化周末”系列工程截止2015年4月为止,文化周末晚会,成立于2005年4月,每周六晚八点开演,***举办480期,累计500余场演出,观众累计近40万人次。文化周末大讲坛,从2007年1月开办,***举办了近70场,现场观众3.5万。文化周末报,成立于2005年12月,每周五随东莞日报发行,***发行480期,累计近1000万份。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2005年9月成立至今,每周六白天培训,经过510个周末,***开展1400节合唱培训课,培养1800余名团员,累计培训近2千多个课时。现有团员250人,参加国内及国际比赛五次,交流活动11次,足迹台湾,香港,北京,烟台,长沙,广州、中山等地,参加的各大小公益演出多大60多场。文化周末杂志,成立于2005年12月,每月10日发行,***发行112期,累计55万本。文化周末演艺中心,每周三、周五常规舞会,参与每个季度举办一期本土文化活动,举办近700场常规舞会,10届新年舞会,36场“莞艺集结号”系列潮流文化活动,集结本土音乐团队及个人12个,街舞团队8个,微电影团队15个。文化周末·唯美室内乐团成立于2011年,采取“政企***建”模式,***演出4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