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东门行
柳宗元 相和歌辞东门行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鸡鸣函谷客如雾,
貌同心异不可数。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凶徒侧耳潜惬心,
悍臣破胆皆杜口。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安陵谁辨削砺功,
韩国讵明深井里。绝咽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相和歌辞·采莲归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
今渠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迭。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牵花怜***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北歌民歌 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歌辞》
作者:北歌民歌
(一)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三)
放马两泉泽,忘不着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四)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五)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注释:
1、捉鞭:拿起马鞭。捉:抓、拿。
2、蹀座:偏义复词,取座义。蹀:行;座,同坐。
3、长笛:指当时流行北方的羌笛。
4、擐:系,拴。
5、羁:马笼头。
6、逐:跟随。
7、孟津河:指孟津处的黄河。孟津:在河南孟县南。
8、郁:树木茂密状。
9、婆娑:盘旋舞动,此指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
10、虏家儿:胡儿,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贬称。
11、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12、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13、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赏析: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诗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诗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之情致。
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诗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诗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其他,虽已难深究,但其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二)此诗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用此贬词自称。至于诗中透露出其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诗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上,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莫相疑行杜甫 莫相疑行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