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目前的教育现状,就是诸多家长偏向于重视培养孩子的知识、特长等等。而忽视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培养,也忘了“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在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讲道理,或者是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因此在幼儿“爱的教育”中肩负重要角色的是幼儿园和家庭,又应该如何齐心协力为幼儿培养“感恩”。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未来之材呢?本文通过三个大方向描述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感恩的心”,家园如何实现最有效地沟通,如何成功融入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出色的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三个环环相扣的环节中,家园又将如何配合对方的工作而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关键词:家园***建、感恩的心、人格、启发、反馈、沟通社会永远都在马不停蹄地飞跃发展,而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创新更是鞭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新生血液不断超越自己,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如何把感恩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不能依靠强行灌输,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一、家园***建——感恩的心之播种 家庭是幼儿人生成长的第一站,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家庭和学校必须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家园间有效地沟通和互动是培养幼儿感恩之心成功的关键点。(一)教师如何辅助引导家长重视“感恩的培养”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纠正家长忽视培养感恩重要性的错误。很多家长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孩子的感恩长大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了,有的认为孩子感恩之心只需要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了,还有的认为智力开发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才是最重要的。针对家长这种错误的认知,必须首先向家长宣传感恩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它的目标、内容,使家长对培养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忽视长辈的辛苦、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不知回报,不懂分享缺乏感恩的表现,使得幼儿今后人格发展而导致对社会的危害性,促使家长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同时,还需要主动向家长介绍一些培育感恩的心的方法。帮助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强化幼儿的爱心行为等等,使家长逐步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二)主动配合教师教育及时与教师沟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因此,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同教育,才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首先,家长需要主动和教师沟通。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建立起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仔细的观察幼儿日常行为,主动和幼儿园老师反映,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的帮助幼儿建立“爱”的家园互动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及时通过《家庭手册》和教师反馈幼儿的表现,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二、家园***建——感恩的心之育植(一)教师肩负幼儿“感恩”启蒙的重任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拥有爱心,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学会感恩别人的爱。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了基础。这一基础包括品德、经验知识和智力等方面,而品德是核心。由此可见,幼儿生活中教师的“随机教育”很重要。因此,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综合素质。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对爱的感受最自然、最丰富。(二)家庭是幼儿启蒙的重要关键 毕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导,第一路标,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知感恩,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其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一味索取,不关心他人;不会与同伴分享,冲突时有发生,这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我们要求父母首先重视“接收爱,给予爱”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以身示范,做孩子的好榜样。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潜移默化下心存感恩之心。三、家园***建——感恩的付之行动(一)通过有计划教育方式启发孩子“给予爱”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启蒙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必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对幼儿具有良好的影响。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选择最适宜的爱心教育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培育。(1)通过日常生活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给予爱”的行为教育,把“如何给予爱”行为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感恩并付出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爱护动植物及自己的物品。如:主动和早晨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打招呼,学会问候小朋友,午睡起床时鼓励幼儿相互帮助整理衣服;洗手时引导幼儿相互谦让,自觉排队,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等。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2)通过教材启发: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引导孩子在欣赏、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让幼儿体验如何关爱他人、如何互动亲情、如何与人分享,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如:在看图讲述《感恩的老鹰》故事的时候,通过让幼儿观看挂图,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如何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从而启发幼儿自己去想象: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老鹰,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猎人呢?让幼儿通过这个活动深深懂得,爱是要相互的,只有为别人付出,自己才能幸福快乐。随着幼儿认识事物能力的不断提升,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也具有初步形象概括水平,把“感恩”具体概括为“关心、帮助、谦让”这三个词语,让幼儿从具体的事物形象理解迁移到实际行动中去,如通过卡片识字,让幼儿知道了“苹果”,可以延伸到如果有苹果吃,可以和好朋友分享;“小鸡”,可以延伸到要爱护小动物;“妈妈”可延伸到对妈妈说几句悄悄话,问妈妈好,这就叫“关心”;幼儿初步理解词语后,马上组织幼儿到延伸的行动中去。通过教材的引导,让幼儿学会帮助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讲一个故事、诗歌、歌曲后,再结合身边的事考考孩子,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真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效仿故事中的语言说话、做事。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孩子逐步理解这样做会给人带来快乐,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3)通过活动启发:孩子的感恩、同情心,部分是出于天性,而更多需要成人扶植。因此,我们更注重创设孩子之间的开展环境,让孩子们从中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可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并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医院里的大夫对病人的关心爱护,公***汽车上让座给抱孩子的阿姨等,还可开展表演游戏“萝卜回来了”、“小鸡小鸭”等,使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并且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大班幼儿的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厚,这时我们可以将主题内容进一步的扩大,主题内涵进一步丰富,如选择“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意义更加深远的主题活动。如:在特定节日制作礼物;以 “丰富的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等切入口,让幼儿欣赏特定的自然风景,感受民间文化,了解其丰富资源给予他们生活便利,进而产生热爱的情感。还可增加幼儿园的饲养角,经常组织孩子们集体喂喂小兔子、喂喂小鸡,在照顾小兔子、小鸡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去爱护小动物,能主动的从家里带一些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来喂小动物,渐渐地幼儿能把对动物的爱迁移到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爱,关心同伴也形成了小朋友的习惯。(二)通过日常生活引导孩子“爱的模仿”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既接受了爱,又善于给予爱,这对于养成孩子完善的人格是极有好处的。在家中,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的意识。家长万万不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为孩子提供一个脱离现实生活的“安乐窝”,这样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对事淡漠无情,更不可能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事业上的献身精神。孩子不懂感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重,而这种过重的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来源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和溺爱,什么事都依着他,什么东西都让给他,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这样的孩子是不懂得去关心他人的。所以,要有意识养成孩子学会付出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要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导,如:吃早餐的时候,主动让孩子帮助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将筷子,勺子摆好;去幼儿园的时候主动和留在家中的亲人告别;去到幼儿园主动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引导幼儿能将好吃的、好玩的与他人分享等。从而让幼儿逐渐体验到除自己以外还有他人的存在,通过幼儿强烈的模仿行为能力,而学会自己向别人付出爱的时候,而感受到的幸福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一切良好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富有“怜悯之爱”才能心存善念,助人为乐,富有“正义之爱”才能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富有“感恩之爱”才能知恩知德,尊老爱幼,富有“博大之爱”才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到丰硕的果实。因此,作为担负着早期教育重任的父母和老师们,应不失时机,潜移默化,齐心协力为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参考文献:1、刘占兰 《幼儿教师知识手册》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沈德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3、 陈帼眉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