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写的秋风诗句

1. 关于李白的秋天诗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李白《秋浦歌》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李白《三五七言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李白《玉阶怨》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李白《秋浦歌》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李白《长相思·其一》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 李白《南轩松》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 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2. 李白写的秋天的诗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今甘肃),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

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文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

在洛阳,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

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在《上李邕》一诗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自信,受到世人嘲笑,还以孔子(宣父)“后生可畏”的话为自己辩解。

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他的“大言”遭冷笑并不奇怪。然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天纵之才,是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

他一生作诗人,政治上无作为,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大幸。唐诗如无李白,那就同华美的大厦拿掉一根栋梁,那才是极大的遗憾呢。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对社会不平的揭露和抨击,如《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首: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这是讽刺皇帝身边得势的佞幸人物。

他们坐着华贵的大车招摇过市,荡起漫天灰尘。一些宦官(中贵)钱多得不得了,修起宏丽的住宅。

替皇帝开心的斗鸡人,也坐着带华盖的车耀武扬威。他们鼻孔朝天,喷出的气息仿佛吹动了天空的云霞(极言其骄横),路上行人被吓得不敢靠近。

最后诗人慨叹,社会上再也没有许由(洗耳翁)那样的贤人了,谁还能分出好人(尧)和坏人(跖)呢?传说古代的圣君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听说后认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他被认为是厌弃名利的贤人。跖,是传说中古代的“大盗”,当然是作为坏人的代名词。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这一点,在诗中给以暴露和讽刺。李白直接描写人民苦难的诗不太多,但写得极精彩,如《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yuān渊〕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

唐代兵士远离故土到这些地方征战,往往有去无回。有些边疆民族以战争劫掠为业,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

秦代修筑长城防备匈奴的地方,至今(“汉家”,唐人习惯用“汉”代称“唐”,实指唐朝)仍然烽火不息,战争不断。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寻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

士卒战死,领兵的将军也空忙一场,毫无所获。最后诗人用古代兵书的话说:战争可不是好玩的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

唐玄宗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百姓遭难,这首诗即为此而发。 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作。

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他常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

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飞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造出一个与造化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庐山景色: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是多么宏大的气势!只有李白的胸怀才能装下这样的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又如著名的《蜀道难》中的一段: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3. 描写秋天的诗句李白写的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赠庐司户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借问卢耽鹤,西飞几岁还。 越中秋怀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4. 李白秋风清的名句

《秋风词》

作者:李白

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翻译: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

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

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

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

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

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

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

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

走入我相思之门,知晓相思之苦,

长远的相思是永远的回忆,

短暂的相思却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

倒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5. 李白写的秋天的诗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 自爱名山入剡中。

还有:子夜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另外,李白做秋浦歌十七首,我们所熟知的只是其中第十五首.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关于李白的秋天诗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李白《秋浦歌》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李白《三五七言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李白《玉阶怨》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李白《秋浦歌》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李白《长相思·其一》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 李白《南轩松》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 李白《观放白鹰二首》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7. 关于秋风的诗句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出自:唐代张说《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

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

“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百度百科-蜀道后期

8. 关于李白秋天的古诗大全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赠庐司户》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借问卢耽鹤,西飞几岁还.《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