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一朵野花》诗词原文及赏析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敏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1929年1月
(选自《闻一多全集·现代诗抄》)
赏析
这实在是一种很普通的花。居处的荒僻和无人护育说明他既不是温室里长出的娇种,也不是阳台上家养的弱苗,他确确实实是“一朵野花”,在荒漠旷远的天地里自开自落,默默完成着生命的过程。然而正是这朵“野花”,充分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无边的大地和永恒的太阳面前,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以茎的纤细而自惭,不以朵的弱小而自卑,也不以音的轻淡而自弃,他敢于向着永恒照耀着的太阳“发笑”:他将上帝赋予自己的枝和叶,色和花,还有他的才情,他的诗情画意,尽情地挥洒在风前的摇曳里。应当说,这是一种充分张扬了的个体意识,一种充分认识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独立与自尊的意义的花的表白。
社会进步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类自身的解放,而人类解放在很大意义上是以人的独立、自由、自尊为其标志的。因此,诗中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立性”,强调了人的自主和自尊,是与人类的发展相一致的。但是,如果一味强调个体的“独立”,并把这种“自尊”扩张到不适当的程度,只“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也不看群体的伟大和他人的长处,终有一天,他会连青天也看不见的。这种“连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可笑又可叹的吗?
诗歌采用象征手法,以花喻人,既显示了某种自信与洒脱,也写出了某种孤独与隔膜。形式整齐,格调优美。虽是一首小诗,却颇能显示诗人对诗美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