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随笔:从一道诗歌鉴赏题透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经历了郑州一测语文试题的“绝命一杀”,二月份的“九师联盟”试题温和舒缓,不偏不怪,对于学生来说,实属疗伤治愈系良药。但其中一道诗歌鉴赏题,可谓异军突起,鹤立鸡群,令人耳目一新,颇为惊艳,成为学生答题途中一块漂亮的“绊脚石”。
说其惊艳,在其词的内容,以美丽的神话、脱俗的语言、清丽的意境,辅之以活泼灵动的词体,摹水仙花之美,抒词人爱花情深。做多了边塞羁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之后,这首词竟如一股清流,没有文以载道的说教,仅是纯粹的审美取向,可谓惊艳。说其漂亮,在于命题人的考察内容,紧扣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不管是内容理解,还是手法赏析,考的不是刷题经验,而是累积于平时的阅读积淀和审美体验,欠缺丰富的阅读积累和观察生活的体验,便很可能看不懂,做不对,这种考查可谓漂亮。
然而问题来了,如果不看题目,你知道这首词在写什么吗?题目是水仙花,词中不著一处水仙花,却处处写水仙花,含蓄的表达,巧妙的引用,丰富的意蕴,这便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却也是读者的失意之处——没有一定的阅读积淀,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所云。
一、原题再现
金人捧露盘? 水仙花?
高观国
梦湘云,吟湘月,吊湘灵[1]。有谁见、罗袜尘生?凌波步弱[2],背人羞整六铢轻[3]。娉娉袅袅,晕娇黄、玉色轻明。
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怕佩解、却返瑶京[4]。杯擎清露,醉春兰友与梅兄。苍烟万顷,断肠是、雪冷江清。
注[1]湘灵:即湘水女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死后为湘水之神。[2]罗袜、凌波步,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3]六铢:指六铢衣,据佛经中记载,欲届六天中的第二层天忉利天的天衣重六铢。[4]怕佩解、却返瑶京:佩解,出于刘向《列仙传》,说郑交甫遇见江妃二神女,郑欲请其佩,二女遂解其佩与交甫,交甫怀之,旋即亡失,回顾二女,亦不知所在。瑶京,此指神仙所居的宫室。
1.下列对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湘云,吟湘月,吊湘灵”中“湘云、湘月”与“湘灵”***同代指水仙花,“梦、吟、吊”可见词人情深。
B“香心静”,写花香而静;“波心冷”,写水仙所居之水。此句借用姜白石《扬州慢》“波心荡、冷月无声”境界。
C“杯擎清露”两句,看到花的形状,词人举起酒杯盛满了醇酒般的清露,要让挚友春兰和梅兄也要为之酣醉。
D结句选取苍烟、江雪,构成一片迷茫冷清的境界,用万顷苍烟加以笼罩,使水仙花更增加了几分朦胧之美。
2.词作上片是如何写水仙花之美的?请简要赏析。
二、内容赏析
1.金人捧露盘:
词牌名,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镰, 金人十二, 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南北朝时佚名的《三辅黄图·台榭》引汉魏间的《汉武故事》载,汉武帝时祭太乙(天神),升通天台以俟神灵。 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云:“魏明帝青龙五年(237)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其诗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后来乐家据此制成乐曲,声调多苍凉、激越之音。 该调是从此曲中截取一段前奏引曲而成,故又称“铜人捧露盘引” 。
2.梦湘云,吟湘云,吊湘灵:
湘灵,注释为湘江女神,这个神话故事并不陌生,舜的妻子娥皇、女英跟随着丈夫“南巡”,舜死于苍梧,归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投湘江自尽。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名号“潇湘妃子”即源于此。
传说天帝因为姐妹的痴情而怜悯他们,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为湘水之神,号曰“湘君”,娥皇女英则为湘水女神,号曰“湘夫人”。屈原的作品《九歌? 湘君》、《九歌 湘夫人》也是以此为原型。我们熟悉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便是出自《湘夫人》。
作者这里用拟人笔法,起笔连用三个“湘”字,借湘水女神比水仙花,故上片起三句连用三个“湘”字,借湘水女神娥皇、女英比拟水仙,水神与水仙,二者巧妙联系,既增加了神话的色彩,又能唤起读者美的联想,“云”、“月”,烘云托月是也,是艺术烘托之笔,为水仙的出场营造一种云月朦胧的意境。
3.有谁见、罗袜尘生。 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铢轻:
“罗袜”、“凌波步”出自曹植的《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在中国先秦神话中,洛神甄姬是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被称为神仙届的最美女神。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为促进皇上、皇后的感情,就要皇后装扮成洛神的模样。但秦岚扮洛神的造型实在是雍容有余轻盈不足,形似而神非,但没关系,皇上说像就像,导演说像就像。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是说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就像走在路面上腾起细细的尘埃一样。作者却反问道:“有谁见、罗袜尘生?”意思是说罗袜无尘,如此反用典故,写出了一个纤尘不染的美女形象。这里借指水仙植根水中,婷婷立于水面,宛如凌波仙子。后来黄庭坚借入咏水仙诗,有“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句。
“背人羞整六铢轻”句,写神女背过身去整理纱衣的娇羞情态。“六铢”指六铢衣,佛经中称忉利天衣重六铢,是一种极薄极轻的衣服,由此可见其身姿绰约,体态婀娜,这里用来表现水仙体态之美。
4.娉娉袅袅,晕娇黄、玉色轻明:
娉娉袅袅为体态,晕娇黄为颜色,玉色轻明为质地,此句仍是把水仙花比作身穿黄色轻盈纱衣,满脸娇羞,袅袅向我们走来的美女。
5.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
“香心静”,写水仙花心幽香而沉静;“波心冷”,写水仙所居之水,水仙冬生,黄庭坚称为“寒花”,故写水用“冷”字,此句得姜白石《扬州慢》“波心荡、冷月无声”意境。琴声幽怨,羁旅之客观赏水仙花自然独有一番情怀。
6.怕佩解、却返瑶京。
佩解,出于刘向《列仙传》,说郑交甫遇见江妃二神女,郑欲请其佩(佩玉),二女遂手解其佩与交甫,交甫怀之,旋即亡失,回顾二女,亦不知所在。“瑶京”,此指神仙所居的宫室。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此句是说担心水仙花枯萎凋零,象江妃二女那样在人间打个照面就又返回仙宫去。
7.杯擎清露,醉春兰友与梅兄。
水仙花状如高脚酒,六片白色的花瓣向周边展开,中间长着一个酒杯状的金黄色的副花冠,此类花名就叫“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故这个形状让作者想象到这高高擎起的“杯”中盛满了醇酒般的清露,使那挚友春兰和梅兄也要为之酣醉了。水仙花为冬天开放直到春天,因此为“梅兄”,“兰友”。
8.苍烟万顷,断肠是、雪冷江清。
水仙本是长在河畔的草本植物,末尾词人用万顷苍烟加以笼罩,用雪冷江清的环境加以渲染,构成一片迷茫冷清的境界,无怪乎娇弱的水仙要“断肠”于此了。
三、课堂感悟
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这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审美鉴赏与创造”中的具体要求。《金人捧玉露? 水仙花》一词便很好地考查了这一核心素养。然而这种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窃以为,一是阅读积累,词中的湘水女神、洛水女神的典故,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若对此听所未听,闻所未闻,正用典故尚且读不懂,反用典故更是读不通了。如此,又如何赏析词人描写水仙花时所用的手法?二是生活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水仙花并不是一种罕见花卉,每年春晚的观众席位上都摆放着诸多宛若凌波仙子般的水仙花,若有发现美的眼睛,若有热爱生活的态度,便不会对这种美视而不见。若能在阅读诗词中调动生活体验,用脑海中水仙花的颜色、形态、生长环境与阅读语言一一对照,便不难读懂词人笔下的含蓄与言外之意,读懂词意,便不难进行赏析。
四、答案解析
1.B(“词人举起酒杯”错误,酒杯是词人根据水仙花的形状进行的想象)
2.借助神话,烘托水仙。把水仙花比作湘水女神,既增加了神秘色彩,又能唤起读者的美好想象,产生神秘感。
反向化用,由形如神。词人化用《洛神赋》中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反其意而用之,表现水仙植根水中,亭亭玉立,宛如凌波仙子纤尘不染的美好形象。
紧扣特点,多方描摹。“聘聘”两句从形态、颜色、质地方面写水仙花的美;用“晕”染出水仙花的色泽;“玉色轻明”写出水仙花的质地晶莹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