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狭山事件(窥探日本文化中的死亡价值观)
我死后不知是前往极乐世界还是地狱,但无论去向何处,此刻我的心中仿佛是万里无云的晴夜,没有一丝阴霾。—— 上杉谦信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死亡”其实一个很忌讳的命题,往往是上不了台面,不能公开讲述的。
它更具有 神秘,隐晦,黑暗,禁忌的特点,并与鬼神结合在一起。
且由于死亡的神秘性、不可逆性、不可知性及传统宗教伦理对死后世界的恐怖渲染。
再加上亲历临死者的痛苦神态及死后的“狰狞”面目,人们总是对死亡充满一种本能的恐惧感。
但在与之相邻的岛国日本,“死亡”的概念则与之相反的被无限抬高到了一个极致的地位。
在日本人看来,死亡并不可是可怕的,而是值得敬畏,值得信仰的。
他们对死亡充满了狂热的崇拜,甚至诞生了所谓 “死亡美学”。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就连我们熟知的宫崎骏老先生都在 《龙猫》里都探讨过“死亡”的意义。
《龙猫》与1988年上映于日本,故事大致讲述了为了作家草壁达郎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决定带着两个女儿搬到妻子医院附近的乡下,父女三人入住了一间年久失修的老房子。
在这期间,姐妹两遇到了巨大的森林主人龙猫以及神奇的灵猫巴士,由此发生了一系列美好温馨故事。
虽然叫龙猫,但动画中关于大龙猫的镜头并不多。
在宫崎骏描绘的世界里,那些浪漫静谧的夏天,温柔晚风的树林,在虫声与蛙鸣交替中的田园,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柔。
伴随着动人的背景音乐,你甚至不需要经过思考,内心中的某种忽明忽暗的情绪就会与之***鸣,不禁感到震颤。
看过《龙猫》的人应该都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片段,二女儿小梅在独自去医院看望妈妈的过程中走失了。
村民在荷塘中发现了她的一只鞋子,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小梅遭遇了不幸,为之而悲伤哭泣。
但随后小梅安然无恙的出现则是重新打消了观众对此的疑惑,并因为故事本身向善的性质没有再去深究其中的意义。
可是宫崎骏的作品是善良美丽的,并不会堂而皇之的告诉你背后的一切,那么我们今天就来 从电影《龙猫》的画外音中探究一下日本的“死亡”价值观。
关于龙猫本身宫崎骏曾经说过她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是宫泽贤治,而在宫泽贤治的作品里,宫崎骏最喜欢的是一篇名叫 《橡果与山猫》 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丛林里遇见山猫的故事。
《橡果与山猫》
在原本的设定中,龙猫应该是两米左右的巨大类猫生物,会一直呆呆站着遥望着远方,在森林深处睡觉。
所有到了电影里龙猫就是巨大的,而且还喜欢橡木果,这都是从《橡果与山猫》这个故事里来的。
可是还有一种说法, 据考证在中美洲的民间传说中龙猫是象征死神的代言人,而那辆龙猫巴士则是代表了冥府与现世的渡船。
关于这一点,动画中的很多细节也有所解答。
影片后半段,小梅在找妈妈的路上突然失踪。
皋月找到龙猫巴士,下达去找梅的指令。
然而出发前,龙猫巴士头上,却显现这样的站名:
冢森
长泽
三冢
墓道
之后,皋月虽然找到了梅。
可梅的身下,竟没有影子。
《龙猫》里完全没有龙猫是死神、梅已经死去的这样的设定
至于“影片最后梅没有影子”,仅仅是因为我们认为没必要,所以省略了而已
——吉卜力日志(2007年5月)
跳出《龙猫》,在 2002日本上映的13分钟短片 《梅与小猫巴士 めいとこねこバス》 里,更加全面的描绘了龙猫巴士以及森林中龙猫一族的形象。
在这里看,龙猫更加不可能是死神的形象。
尽管已经辟谣,可是网络上仍旧热议不断,更是借这一话题把《龙猫》动画原本的意义全部歪曲,形容成是恐怖的黑暗童话。
对此,就要从日本的死亡文化谈起了。
首先,我并不否认龙猫有这一意象的概念。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不同, 日本人认为只有从容不迫地迎接死亡的危险,才是美德。
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胜利,比起充满了严格要求和限制的尘世,他们更喜欢“死”的解脱。
而且死后不 管做了任何恶事或者善事的人,最后都能够成佛。
而“死” 是对他所做一切事情的补偿。所以日本人认为死是美丽的, 对死亡充满了欣赏,同时还有一种解脱或者涅磐似的欣喜。
这种死亡观直接影响了日本动画作品,使几乎所有的日本动画作品都带上了一层与动画这种轻松娱乐形式不相 符的悲壮甚至是灰暗的色调。
也就此形成了日本动画作品 的一大特色。
因此,即便龙猫的形象真的是象征死亡,是将小梅和小月灵魂带走的黄泉马车,它也绝不是恐怖,邪恶的代名词。
我相信,在宫崎骏老爷爷的心中,龙猫仍旧是那个承载着无数人童年幻想的毛绒可爱生物。
它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小梅与妈妈虽说谣言不止,但不可否认的是,《龙猫》这部作品可能真的采用了一个骇人真实事件的灵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发生「狭山事件」,一名女孩突然失踪,随后发现是被人绑架。
女孩的姐姐带上赎金,去到绑匪指定的地点,却只发现妹妹的尸体。
在警局做笔录时,姐姐精神恍惚,反复的说出「猫的怪物」 「见到很大的狸猫怪物」等含糊的话。
狭山事件,发生在五月一号。
而《龙猫》中,姐姐名叫皋(gāo)月,意指夏历的五月。
妹妹名叫梅,英译为May,意思也是五月。
这不得不让我们猜测其中的深意,如果说这只是巧合,在动画开头的一个片段中我们也能发现,在帮忙整理家具的奶奶身后的柜子上,就标注着 “狭山” 的纸贴。
当然,这一切只能说明,宫崎骏取用了部分相关的灵感,并不能说明《龙猫》就是一个恐怖片。
同样的,动画中妈妈生病居住的七国山病院,是一家肺结核疗养院,原型为日本八国山绿地旁的新山手病院。
宫崎骏本人曾说过,《龙猫》的故事设定发生在 “电视机尚未诞生的年代” ,而在那个年代,肺结核是日本死亡率最高的病。
事实上,宫崎骏的母亲就是死于肺结核,这在他的作品都能有所发现。
《龙猫》里两姐妹的母亲,其实就和《起风了》里的菜穗子一样,都是宫崎骏内心对自己母亲的一个投射。
《起风了》里的菜穗子
不仅是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刻思念,同样阐述了死亡的意义—— 即便生命消逝,也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和治愈, 这当中包含了一种对人之将死的无惧和对爱的歌颂 。
在对死亡无比迷恋的日本动画片中,也反复提到类似的概念, 因此,死亡,无论是他人还是自身的死亡,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适当的死是高尚的, 值得推崇的。
日本文化中的“死亡美学”日本人从未停止过关于生与死问题的思考,在日本语汉字“死”的发音为“しぬ”,其中“し”的发音来自汉字“死”。
1但与中国人“死”的表象不同, “しぬ”的真正根源是“しなぬ”(萎ぬ),即如枯草般的生命衰败。如此,在日本文化中,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另一种生的延续。
《入殓师》
与《龙猫》殊途同归,《入殓师》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意义—— 死是一道门 ,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
日本的诗歌总是歌颂春天的新绿、夏天的绿色、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树木,但是对于我们的生命却只是歌颂青春的美,而认为衰老是丑恶的,并且忌讳、厌恶死亡。
我也曾经是那样,但是想法渐渐改变,觉得青春固然很美,衰老、死亡也很美。
读到宫泽贤治的诗时正是转变的开始。
不再恐惧死亡,体谅死者,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同情心。并且,既然能够超越死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超越的呢。
这些含义我们同样可以在日本的文学大师身上一窥究竟,在 川端康成的“死亡美学”更多表现的是“物哀” 。
作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艺术家,他觉得 “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并且他也“以身作则”的表达了这一观点。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三岛由纪夫与太宰治,更是选择了自杀以表达了对死亡的理解。
正如《人间失格》同其自杀的过程来看,更像是一场对日式死亡文化的祭奠—— 写好了剧本、亲身演出、最终落幕。一切顺理成章,完美至极。
2回到电影本身,在《龙猫》里有一个片段,小梅因为寻找母亲走失了,她坐在一排地藏菩萨边上哭泣。
而地藏菩萨就是代表了 “大愿” 的含义 , 佛经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几度拯救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这就是一种信仰中对死亡的阐述。
地藏菩萨
同样的,宫崎骏也在高畑勋逝世的祭拜仪式上对着环绕鲜花的遗像说道, 这不是祭坛 他只是被温暖的花草包围了。
由此看来,在日本人眼中,死亡不过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结语生死,是人类的终极话题,生与死永远相对,万物生 生不息,循环轮回。
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人出生即遁入 死门,这就是所谓出生入死。几乎所有古老的民族对死后 的世界都有幻想,以寄托对现世的不舍与留恋。
而在日本亲生卑死的价值观里,死亡有着 和悦、伟大、平静的精神所在 ,这给它带来了无比崇高的意味,使其成为新生的象征
正如诗言: 花の儚さに似て、その一瞬一瞬が生きてる意味。
樱花最美的瞬间不在花开,而是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