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绝句》上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绝句》上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上课教学设计2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⑴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⑵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⑷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⑴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⑵教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⑶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⑷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⑸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⑴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⑵表演读:

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上课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绝句》上课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汲幽露以揉濯。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大语文天地,我设计可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

二、活动目的,积水成渊蛟龙生。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背景等各种介绍,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多媒体,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及听说读写能力。

三、课前准备,挖掘源头活水。

课前分成小组,发给各小组《唐诗三百首》等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准备时间二周)

教师准备:课件(配乐、烟花掌声等)

四、教学过程,任凭百舸争流。

(一)、以《绝句》为引子,激发兴趣。

1、播放部分诗作,设疑:是谁写的?写了什么?谁能背诵?全班抢答。

2、教师小结:中国文学博文精读诗词,语言洗练优美,乃是精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的世界,看看谁能够当上当代的诗仙、诗圣。

(二)、课件为载体激活知识。

课件按钮内容:诗海畅游、我的眼睛、智力冲浪、写一写、评一评。

诗海畅游:

1、背诗(并向学生讲解,本诗的精妙之处,也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2、读诗(读出情感)

我的眼睛:

学生谈自己对某一诗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

智力冲浪:

看谁记得又快又多。(课件辅助)(现场)

写一写:

鼓励学生试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学生深刻体悟到自己所学的卑微,决心努力。

评一评:

以评比为契机,激励学习,又学生推选出本节课的诗仙与诗圣。

五、课后延伸,涓涓细流入江海。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快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许多诗,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请同学们课后,多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中华诗词知多少的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绝句》上课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们一时猜不出来。你们想不想也来猜一猜?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习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 、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 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 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 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军队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教师引读:看着课文插图,此时,你就是杜甫,你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这些,你禁不住吟唱起一首诗来——《绝句》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习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