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重点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南北: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原因: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表现:人口激增,粮仓丰实(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三、隋的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
隋亡的教训,人民的伟大,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这样才能巩固。
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
② 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③ 合并州县,整顿吏治,革除民少吏多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④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谋杜(如晦)断”;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3、效果: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 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 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③ 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
④ 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兴全国。
⑤ 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新灌溉工具──筒车。
2、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
邢窑白瓷(“类雪”“类银”)
唐三彩(陶器、世界工艺的珍品)。
3、 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分类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农业
水利
***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技术
育秧移植栽培水稻
新品种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作物种植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新工具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唐三彩
商业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2、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1)唐太宗: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士科参考人数多;录取极严,第一名称状元。
(2)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曾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小结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朝)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
完善阶段
(唐朝)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废除。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与吐蕃的交往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2、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 8世纪时,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称唐蕃已 “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来唐朝学习文化,两国进行贸易。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②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③社会生活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日本
(1)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二、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1、时间:唐太宗时期
2、经过: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在天竺讲学时,受到尊敬。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3、影响:
《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建筑: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术:
①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②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代表诗人:
①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③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同情人民,通俗易通,反映现实生活。
三、书法:“颜筋柳骨”
1、颜真卿:“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
2、柳公权: “柳体”,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
1、(唐朝)阎立本:代表作为《步辇图》。
2、(唐朝)吴道子:“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五、雕塑
甘肃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
一、科技方面
类别
朝代
设计者
成就
建筑
隋朝
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唐朝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方面(诗歌)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人称
李白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仙”
杜甫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诗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类别
代表人物
著作
成就
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创立了新书体“颜体”,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
《玄秘塔碑》
自成“柳体”
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被称为“画圣”
石窟艺术
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史称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2、北宋
(1)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北宋实现局部统一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但与辽、西夏并立。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
(1)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国,史称西夏。
(2)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3)此后宋夏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1)金的建立
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2)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
2、南宋的建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金和南宋的对峙
(1)抗金名将——岳飞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并以“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
(2)宋金和议: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
阿保机
宋(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
后迁都到中都
宋(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2、表现: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和棉织业:
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丝绸多来自江浙。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开封、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①人口多达百万;②出现早市、夜市;③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④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2.海外贸易: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最早的纸币——交子
(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
一、蒙古的兴起
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后来统一全国。
2、元世祖时期的经济发展
(1)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
(2)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3)商业繁荣——大都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行省制度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
(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长期***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4)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开始形成;
(5)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发明
类别
发明者
朝代
成就
活字印刷术
毕升
北宋
经济、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指南针
战国时期
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宋时期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末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
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要科技成就
发明或改进过程
意义或地位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比欧洲早约400年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战国时制成司南,
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有配方记载,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不仅使他们的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起了一定作用。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2、文学: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词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婉约派”
南宋
辛弃疾
豪放派
3、绘画: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朝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朝
赵孟?\
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书法:
阶段
姓名
代表作
备注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隋唐时期
颜真卿、
柳公权
《颜氏家庙碑》
《玄秘塔碑》
“颜劲柳骨”
宋元时期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四家”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同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太祖朱元璋
① 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②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
③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 “八股文”。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建文帝
看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威胁自己的统治,建文帝下令削藩。
3、明成祖朱棣
① 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②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答:①明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③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
(1)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背景:明朝中期,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3、过程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后又率部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4、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2、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背景:
清初,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更改。。
2、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时期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最盛
(3)危害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中央集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早建立于何时?何时发展到顶峰?试比较秦朝、汉朝、明朝、清朝加强专制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答: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于秦朝。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政治
都注重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明朝时,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六部和三司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立卫厂等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
清朝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思想文化
都推行文化专制统治,加强思想控制。
秦朝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
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禁止发挥个人观点。
清朝时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思想。
? 要的话,我还有另一卷,打不进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