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光里 探寻创作的原力——重庆青年影展随笔

与重庆比较有缘,有多年未见的好兄弟,有志同道合的好友,还有蕴藏灵魂宝藏的青年影展,促成了我此次阔别七载的归访。

观影影展确实是个很有趣的体验,每天下午4点 晚7点与其说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观影的作品,不如说是选择进入哪一扇时空门,去窥探创作者们心里的那道光。

10月21日 短片A组

也许作为影展短片单元的热身阶段,大会选取了3篇学生作品的纪实类短片作为头阵。影展第一组观影镜头是源于《依然行走》,杂乱的街道,晃动的影像,无序的剪辑,大脑的反应判断是这样的作品太业余太学生气了,影像观感是比较低开的节奏,随着人物逐个走进画面,心也慢慢地走进了这个位于重庆新桥的城中村的语境,为母亲重病焦虑的女儿,每天想尽办法寻找自愿献特殊血型的陌生人;独自生存在工厂角落的年轻打工者,狭小枯燥的生活空间里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与心酸;不幸患上尿毒症饱受身心摧残的年轻人邓飞,命运的捉弄,让他几乎没有机会被人看到的日记,成为我心里最难忘的心灵诗歌。他们都在底层,没有导演的镜头,他们与世间尘埃一样,永远不会被看到,影片就是在一种不讲究的镜头语境中在心中蔓延出一丝丝人生的苦谛,工厂小哥爬上山顶后的那段独白,“我相信另一个平行的世界一定有另一个我”、“就是找不到方向,一个人也习惯了,爱情也不是年轻时想象的那会事了,就是觉得自己一个人过也没啥不好的”、”我不希望自己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我身边好多同学因为孩子每个月到处借钱”,话语中的执拗透露出对命运的妥协;邓飞,已经鬼门关走过两次回来,他曾经热爱舞蹈,身边的朋友也喜欢看他跳舞,自从尿毒症后,如折翅的鸟儿,透析的痛苦如同牢狱的枷锁,每夜不能安眠,每日不可远足,面对镜头心平气和的诉说,仿如欲和命运达成和解,但是命运却从未答应。片末导演将经过他同意公开的日记进行了节选,我才意识到邓飞已经是一位诗人,“只愿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幸福快乐,如果一定要有痛苦,就让我来为他们承受所有吧”,揪心,为何有痛才有诗?为何痛彻心扉的诗才是好诗?底层诗人,原来是我们不曾察觉的陨落的流星。瞬间闪过,大多数人看不见。

这部作品仿如是一杯久放的苦荞茶,第一口平淡如水,需要轻轻摇晃杯中沉淀杯底的茶,才能品到苦中带香的人生滋味。愿这位初出茅庐的女生导演刘徐瑾为我们带来更多值得回味的佳作。

10月23日 短片F组

短片单元也正式进入剧情类展映阶段,非常幸运地选到了F组进行观影,《狗命》《1402》《三尺》这三条呈现出了极高的创作质量。《狗命》从画风到故事比较类似曹保平风格的类型片,讲述的是一位底层母亲为了孩子的学费而付出代价的简单故事。剧本完整,孩子的演员稍显逊色,还是展现出导演比较有实力的类型片潜质。《1402》,摄影相当惊艳,身在重庆,摄影师在开头的几分钟展示的重庆的迷离、美艳、朋克是相当成功的,彷佛第一次有一种被摄影完全俘虏的感觉,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似乎故事的建构比较松散,剧情上相比其摄影要失色一些,导演分享才得知片名的数字是他大学宿舍的门牌号,此短片的创作也是为了表达一些大学时候的一种情怀,比较散文式的表达,所以一段时间之后,敲打文字记忆时已经丢失了一些内容,只有零散的镜头画面飘荡在脑海中。

《三尺》,作为最终最佳短片大奖的获奖作品,不得不说是本次观影的最大收获,一个非常私人的故事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态度去呈现出来。本片50分钟的演绎,节奏流淌的相当克制而又激荡,明明水已经煮开,但是看上去依然是平静的,很奇妙的观影体验,故事是他纪念他逝去的外公之后在家里发生的事情,巧妙的手法让观众代入的视角转换微妙至极,姑且尝试一下用回忆去为该故事进行不成熟的结构:第一幕中,姥姥和姥爷的对话渐渐交代清楚,外公的弟弟要来家里探望,外公坚持要自己去接多年未见的弟弟,姥姥却相劝阻止。这时观众的理解就是一对普通的家常关系交代;第二幕:妈妈带着儿子(导演小时候)出现,节奏加快,将姥姥拉到房间诡异地问到外公的事情,这时观众才从对话中领悟到外公已经仙逝,刚才画面中出现的外公其实是灵魂,对话继续,原来姥姥还一直瞒着外公一个事情,就是他的几位兄弟其实都早已在他之前离开人世,不忍告诉老伴,于此同时,外公与回来的外孙儿亲密互动着。这时我的感受是非常复杂,来自这种家人灵异的塑造又参杂着复杂的情感,细思极恐又温情脉脉,一盘表面平静的水,已经悄悄地沸腾起来;第三幕,妈妈接受了外公的灵魂依然在家里的事实,鼓起勇气走出去面对外公的灵魂,又是一番温情的对话,交待了妈妈作为女儿女强人平时对家庭老人照顾的疏漏,仿佛在这段对话中,女儿向父亲坦露出最真实的自己,而父亲的灵魂也选择了体谅。第四幕 外公坚持要亲自出去接他弟弟,一家人最终决定听外公的话,就坐公交车去。导演的手法太高明,既用低成本又最符合故事调性的公交车作为最后一幕的处理,可以说堪称完美,整个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几乎无缝衔接。上公交车的时候,乘客拥挤,姥姥在后排与外公耳语,外公平静点头,车到站,乘客下车,车内空间逐渐变空,看到外公已没有了身影。车继续开走,姥姥、妈妈和孙子静静地坐在公交车里,结束。非常高明而又克制的手法,加上女一号董晴的实力加盟,另该作品最佳短片之名实至名归。人物、空间、细节、剧本架构新颖清奇而脱俗,实在值得学习玩味,真期待能二刷一次。

10月24日

《秋田》这次观影的唯一剧情长片,来自周立冬导演的处女作,讲述中年男人平淡生活中的内心波澜。十分佩服导演弃商从影且自编自导自演,作品本身没有过人的惊艳,但许多细节刻画的耐人寻味,一个开篇设定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谜题,在片尾波澜不惊地抛出答案,却呈现出整个电影所要表达的中心主旨,这个细节就是主角办公室晚上他一个人独自加班的时候,窗外突然被不明物体碰撞,他以为是一只什么大鸟,从事机械专业的他,还设计出一个给大鸟站立的棍子可以支撑放在窗户外面,让大鸟可以落脚;然而直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才对这个细节进行了呼应,实际上只是一个户外清洁工吊在窗户外面清洗窗口碰到窗户的声音。导演没有再给多余的镜头,就此结束。是的,人到中年,都喜欢自己至少是一只大鸟,能有立足之地的大鸟,而不是跌跌撞撞飞到哪是哪的大鸟,但现实是这样的大鸟并不存在,只是一场自我催眠的现实虚空。这个细节的创意确实能为影片的内涵提升不少。但真正能Get到的人又能是多少呢?真希望《秋田》能在大屏幕与大众见面。但题材的小众也许也注定这部处女作也是导演那只想象中的大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