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杰的谭杰现象
上世纪末,人们曾惊奇他既从政为官又挥笔为文的潇洒。作为洛宁县文化局长、教育局长,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赫赫政绩;作为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又以不凡的文采博得了当今文坛的鲜花和掌声。由此,人们发现了“谭杰现象”,说他难得有一颗诗心,即仁者之心,爱美之心。
本世纪初,教育界同仁又钦佩于他振兴洛阳师范教育的壮举。“作为洛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他以高校大教育的治学理念,厚重的民族文化,儒雅的学者风范,强大的人格魅力,来塑造学校,培养学生,提升洛阳师范教育的品位和质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范教育工作者如此评价谭杰。
2003年春,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洛阳第一师范学校并入洛阳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洛阳大学师范学院。这所曾有诸多辉煌、在洛阳乃至全省享有盛誉的中师名校,在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中,喜获晋升高等师范专科层次的发展机遇。院长谭杰兴奋得夜不能寐,赋词一首《水调歌头?洛阳一师并入洛阳大学成立洛阳大学师范学院喜赋》:“……兴教育,谋发展,振轩辕。奠实基础,师范教育应优先。……奉教终无悔,谈笑育英贤。”
真可谓诗言志,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谭杰这位主帅振兴师范教育的雄才大略和宏伟志愿。
欣喜之余,院长谭杰陷入了深思:学校在一夜之间升格了,中专变成了大专,这只是形式上的转变,要想完成实质上的嬗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提升,让社会上承认是一所名副其实的高等师范院校,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才行。
一个宏伟的蓝图在他的胸中勾画而成: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洛阳大学师范学院办成一个师资雄厚,特色鲜明,有较强办学实力,能够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谭杰在学院新时期发展工作会议上向全院师生员工吹响了战斗号角:“树大学意识,塑大学形象,创大学兴绩。”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依照先辈哲人的指点,谭杰启动了“名师带动名校”战略,实施“5321工程”:以铸造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创造型的新时代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自我培养、校外引进和高福利待遇吸引为手段,全面提高教师的层次和素质,用五年时间,培养5名以上在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3名以上博士生和21名硕士生。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名师呢?因为名师才能出高徒嘛。名师是一面旗,大旗一树,麾下便可能慕名而集三千弟子;名师是一盏灯,他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而且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名师是一座桥,名师的知识和精神将凝聚成一座无形的桥梁,成为连接学生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学校的发展需要名师,学生企盼有自己的名师。为此,我们要大张旗鼓地树立名师意识,不遗余力为培养名师而奋斗。”
求贤若渴的谭杰院长成了培育名师的能手。为了培育名师,他决定实施科研带动战略,要求“教师人人搞科研,各个专业上项目”。为了培育名师,他要求教师苦练基本功,做到“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课,每期上一节公开课或研讨课,每年发表一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每周交一个学生朋友,有一项长期研究的教科研课题。全院上下齐动员,出现了教师人人练兵,个个比武的新气象。
短短两年过去了,该院科研成果累累,名师初现。仅2004年就荣获教育科研成果奖29人次,其中获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1人次,获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8人次。另外,获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6人次。获省社科联“十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7人次。院长谭杰在争创名师活动中,率先出线,师名大振,出版了多部诗集和小说集,先后当选为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诗词研究会会长。其事迹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2004年3月,河南省钢琴调律师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在该院召开,陈长明老师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青年教师李焕有参与编著的省编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语文教学法》也于2004年3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学校以育人为本,师范以育师为荣”。谭杰院长津津有味地谈起了育师之道:“育人难,育师更难,在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体会。古人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由此可见,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圣地,作为师范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他认为,洛阳大学师范学院在育人方面要走自己的路,注重特色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多出快出优秀产品。从2003年起,他带领全院教职工在学生中全面实施“12345工程”,即写一手好文章,掌握微机、乐器两种特殊技能,练好三笔(钢笔、粉笔、毛笔)字,阅读中外名著各四部以上,学习、研究、继承包括本院在内的五位学者、教师与楷模的学术成果、学术思想或教学方法。
学院各部门立即行动,拿出了5套分年级、分专业,分步实施,分层管理,便于操作,能够考核的工程实施方案。学生们也积极响应,各班都成立了文学社,写文章的热情空前高涨,校报每期辟出两个专版专门发表本院学生的优秀作品。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里人头攒动,图书借阅量激增,学校不得不多次更新和补充藏书,各班也建起了图书角,学生自愿捐书以供同学借阅。课间和课余,教室和寝室里传出练习乐器的声音,竞多达七八十种。在学院举行的古诗文朗颂会上,谭杰和学生同台吟唱;翻阅《洛阳大学师范学院报》,记者看到在报眼的重要位置,同时刊登着教师和学生的诗歌作品。
“学校育人无小事,事事处处皆育人”。谭杰深谙此道,确立了“三育人”原则:思想育人德为先,知识育人学而优,环境育人突出美。
在德育方面,他善于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听说05工美班举行“百德孝为先”主题班会,他兴致勃勃赶来参加。听了同学们关于“孝”的种种理解后,他循循循善诱,将德育导入正题:“孝,从狭义上讲,是要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从广义上讲,是要同学们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自然,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他向同学们提出了“广敬”、“博爱”的主张和倡议。接着,他讲起了自己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母子之情,并将自己在母亲逝世八周年之际写的一首长诗《端午祭母一百韵》念给大家听。同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师长的孝,师长的忠,师长的德,师长的行,这一切都像春风化雨那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谭杰在环境育人方面更是独出心裁,别县一格。他以诗人的灵感不断地发现和挖掘校园的美育素材,他以学者的睿智精心地构建校园文化,他以教育家的风范去营造环境育人的殿堂。学校大礼堂被命名为“国检厅”,这里曾是1992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南西南九省区中师联检会议的旧址。如此命名,其目的是让学生铭记学校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珍惜荣誉,再创辉煌。学院操场东边有一条绿树环绕、亭榭屹立的长廊,谭杰和教师们经过集思广益,将其命名为“洛学长廊”,长廊中的两个亭子被别命名为“立雪亭” 和“春风亭”。其用意是让学生了解发源于洛阳的程朱理学(又称洛学),以及洛学创始人有关的两个著名历史典故“程门立雪”和“如坐春风”等河洛文化。
育人工程尚未竣工,成效已显而易见。据2003年底统计,该院就有50多名学生在《中国校园文学》、《三角洲》等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其中有1名学生还在《中国教育报》举办的全国师生诗文大赛中获奖。2004年,该院毕业生吕珍珍在报考河南大学古汉语专业研究生时一举夺魁,以419分的专业课成绩摘取了状元挂冠。2005年,该院应届毕业生汇报演出会后,再次出现了用人单位争抢该校学生的热闹场面。
看到这里,谭杰这位孜孜不倦的育师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