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古诗后两句的意思
诗两首
乞巧
南宁市园湖路小学 张永红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乞、巧、霄、渡”四个生字,理解多义词“乞巧”、生词“今宵”、“碧霄”词义;辨析“宵”与“霄”;积累课外词语如“乞求、乞丐、乞食、乞讨、乞怜、乞援;元宵、夜宵儿(消夜);通宵、云霄、九霄”等词。
2.理解诗意,感受唐代“乞巧”这一民间习俗的盛况,体会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渴求和期盼。
3.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诗句。
(二)学习时间
40分钟(生字书写练习、巩固认知与课外词语积累、诗句背诵练习在后10分钟)
(三)教学准备(略)
(四)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十分钟“中国节日大竞猜”活动设计:
1. 读诗句竞猜:“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根据画面人物活动猜出相关节日及流传的相关民间故事青年恒景在仙人的帮助下,利用茱萸、菊花酒和宝剑杀死瘟魔,说说民俗及意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2. 人物活动图片竞猜:“端午” (让学生根据画面人物活动猜出相关节日及流传的相关民间故事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和民俗及意义。(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chānɡ蒲)相机出示下列古诗: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dī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zhào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qián螭chī。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 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3.星空图片竞猜: “七夕”(让学生根据画面上牛郎织女星猜猜节日及相关民间传说,说说民俗。)
(1)相机出示《牛郎织女》故事连环画:简介故事梗概。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版本很多,但最终都是夫妻两地分离,母子被拆散的悲惨结局。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在《七夕赋》中,我们能感受那种家庭不得团圆,夫妇两地相思的悲怜。相机出示诗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xiān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抒shū。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mò脉不得语。
(3)出示古时“乞巧节”女儿们乞巧连环图简介民俗: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还在明月下,用五彩线传九孔针,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如果线穿过了针孔,就能得巧。由此形成了“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这样的民间节日,在唐朝和宋朝时期最为盛行。
30分钟教学活动设计:
1. 引入新课
简介林杰:唐朝有一个诗人叫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通书法和棋艺。他以描写乞巧节上的盛况为内容的一首诗至今还被人们吟诵和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因为这首诗主要是描写乞巧节上的情景,所以编者用“乞巧”这个节日名称给它做诗题。
2.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乞巧”,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板书“乞”和“巧”)
相机指导:
(1)“乞”字下面的“乙”就像一个跪着的人,正向上面的卧人乞讨。“乞”是“气”字少一笔,向人乞讨,气都不敢出。你能根据这个字理,猜猜可以用“乞”字组哪些词?
(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词义引发积累)
(出示词语“乞求、乞丐、乞食、乞讨、乞怜、乞援”)一起读一读。
(2)“巧”字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齐读诗题。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乞巧”是古代的一个节日的名称。“巧”在字典里还有指“(手、口)灵巧”的意思。联系“乞”的字义,“乞巧”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3.初读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唐代的乞巧节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人们在七巧节上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杰的诗句。
(出示诗句,生字注音)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
(学生自读;指名两个学生读,正音;全班读,评点七言诗节奏把握)
4.辨析“宵”与“霄”,理解“今宵”与“碧霄”词义,积累课外词语。
诗中出现了两个读音相同的字,拿起笔画一画,怎么区别它们的?
预设:学生在字形上加以辨析
教师讲述引导字义区别: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偏旁部首往往和字义有关系。“宵”本义指“夜晚”。夜晚人们都要回家休息睡觉,所以用与房屋相关的“宝盖头”来表示意思。“雨字头”的“霄”,表示空中水气、云气,后来引申为天空的意思。这两个字比较容易混淆,有一句顺口溜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我们来读读分别含有这两个字的一些词语。
(出示词语:今宵、元宵、夜宵儿(消夜);碧霄、九霄、云霄)
“今宵”就是( )?(指名回答)
“碧霄”又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可联系诗句)今年的8月6日就是七夕,在这样的夜晚,碧霄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想不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出示图片)
5.感知诗意,捕捉诗景。
在这样的美丽夜空下,在一年一度的乞巧节,人们在做什么?我们一起和林杰去看一看。(齐读全诗)
一年一度的七夕之夜,人们在做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自读思考,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引导重点:抓住“看”想和“家家”“尽”,引导学生了解七夕盛况。)
(板书:看碧霄,想鹊桥相会;望秋月,穿尽红丝)
(相机理解文中“乞巧”词义。)
(在感悟描述中相机朗读诗句。)
小结:每到七夕之夜,人们总要仰望星空,畅想鹊桥仙人相会;家家的女儿们望秋月乞巧,穿尽了数不清的红丝。同学们,眼随心动,心中有你看到的景,朗读时,眼中就会有了物。让我们成为这景中一人,去看碧霄,鹊桥相会;去望秋月,穿尽红丝。
学生齐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眼神表意。
6.由景入境,感悟诗情。
(1)正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才使得一年一度的七夕是那样的浪漫,令人遐想。再读读第一、二行诗句,想一想七夕之夜,仰望星空,仿佛看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人们,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想些什么呢?(指名回答,并相机让学生朗读原相关诗句,表情达意。)
预设①:感慨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团圆相聚,为他们高兴,又为他们惋惜相聚的时光短暂
预设②:祝福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团圆相聚,期盼幸福永恒
预设③:祈祷自己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遥遥相对的牛郎织女星,令人感慨万分的爱情故事,无一不牵动着人们善良的心,让人每年此时都仰望星空,表达自己深深的祝福和诚挚的祈祷。让我们读出我们的感慨,读出我们的祝福。
(齐读诗句)
(2)人们不仅祝福天上夫妻相会,家家的女孩都在虔诚地乞巧,又是为了什么?(指名回答)
女孩们穿尽红丝几万条,仅仅是为了乞求一双灵巧的手吗?让我们听听这首民间流传的《乞巧歌》。(出示歌词,教师吟诵,学生据提示继续回答)
我们这儿也有很多女孩儿,你想乞求什么?(女学生自由发言)
男孩们想帮女孩们乞求些什么?(知名几个男生回答)
乞巧的家家女孩们仅仅是穿尽了数不清的红丝线吗?(指名回答:诚挚的心愿)
这一个“尽”又让你体会到什么?(指名回答:虔诚的祈求)
是啊,穿尽的是红丝线,但虔诚乞求的是灵巧的双手,是真诚的心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和她们一起真心地乞巧,***同乞求吧。
(配乐齐读全诗,着重指导后两句。)
(练习背诵)
7.拓展阅读(机动):
设计一串引语,引出相关诗句,提升情感。
《七夕》
(后唐)杨璞(p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七夕词(唐)崔颢(hòo)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权德舆(yú)今日云骈(pián)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人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