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的张力
这诗应该是《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中的一节
在网上查到点:
那是八十年代的一个冬夜,原籍湖南衡阳离乡别井四十年的台湾诗人洛夫,忽来长途电话给李元洛。当晚适逢停电,李元洛在匆忙中点燃来历不明的半支红烛,在烛影摇红中,洛夫询问湖南是否下雪,因为他已多年没有重温过故乡的雪了,李元洛告诉他故乡正大雪纷飞,而自己正燃点一支红烛和他对话。今夕复何夕?***此灯烛光!洛夫灵感忽至,说要赠李一首长诗,题目也已想好。那就是随后完成的《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
两个“雪落无声”中的十个警句,足见洛夫的诗歌语言的张力。在动静、明暗、古今的对立中,以寻求出一种对抗和消解。街衢与路灯,一暗一明的对比;泥土与树根,一埋一长的包容;鸟雀与翅膀,一停一飞的映衬;寺庙与钟声,一寂一鸣的对抗。还有春天与种籽、肢体与血液、书籍与诗句、历史和时间、世界和你我……都是在主客体之间对抗之后的消融。而这种表达效果撼人心魄,让读者读后余味无穷。其实,诗人写这种对比,主要是以动写静,以历史衬托现实,从而无声地诉说也让读者觉得诗人的确“出手不凡”。“大地不语,具有无穷的力量;江山无言凝聚着永恒的呼唤”[2]《湖南大雪》中的静寂,是一种“无言之美”,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总结古希腊的雕塑拉奥孔时,提出了“静穆的伟大”,中国美学大师朱光潜也说最高境界的美就是静穆。诗人在写悄然飘扬的湖南大雪,是在“激动不安”的心情下写的,因为诗人的那颗灼热的中华诗心,与故国紧紧连在一起的。
我觉得你应该结合全诗来看 全诗赏析网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