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数字的诗歌和对联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卓文君: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与对镜,心欲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乾隆皇的《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黄侃先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写三国的大乔二乔的: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色粉,
打扮八九十分娇.
数字入诗,不但数量多,而且十分有趣,数字不仅可以嵌入诗中表达爱情或者怨情,在对联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
相传宋代苏东坡赴京赶考时,就作了一副内嵌数字的对联: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三朝元老》,其中有一副很有意思的数字对联。
故事是说,某朝宰相曾投降于敌,口碑非常不好。他年老退隐家乡,还恬不知耻地为自己建造一座生祠,招徕许多宾客住宿,好不热闹。
第二天早上,那座生祠的客堂上挂了一块匾额,上题“三朝元老”,对联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忠信礼义廉。
某宰相十分奇怪,不知是何人挂上去的。
有人推测这副对联的含义,认为上联正好隐含“忘八”(即“王八”的谐音),下联则隐含“无耻”。
令人赞叹的是清末一位潦倒一生的老秀才,为当地两个惨死的背盐工人撰写的数字挽联:
流一头汗,磨两脚茧,饿三餐饭,为四处难,养五口人,爬六县山,恨七沟八滩九道水,九九归一,小寒得一吊钱;
烧九棚炭,背八包盐,放七次排,遭六回险,算五个命,发四季烦,挂三儿两老一堂客,一一积九,大年哭九声天。
宋代理学家邵雍就写过这样妙用数字的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解放前,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一位教书先生,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吃(连上六节课),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在现代也有人在诗中嵌入数词,辛辣的讽刺那些作风恶劣的官僚主义者。如:
一本正经,二目无光,三餐酒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神无主,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