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新亭卓酒杯有什么典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汪洋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浑高爽,慷慨激越,浑然一气,古今独步。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作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愧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但我们在分析这首诗时,往往会忽视尾联的“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尾联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切“艰难苦恨”,才使他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现在又已衰年多病,独自登台,心情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另外,登高应是和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而诗人却飘零一身,这愁闷可如何了却,怎么疏解呢?曹操曾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时正需借酒排遣,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作者,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悲痛。新,指初次,“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古时称之为“醪”。杜甫本人特别爱喝酒,即使手头不宽裕,也要买点便宜的“浊酒”喝。我们在学过的杜甫诗中,经常会看到他喝酒的场景,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绝句漫兴九首》(其八)“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糖”,《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据说杜甫所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有近300首吟酒诗。他的吟酒诗,包括诗句与篇章,足与李白的吟酒诗等量齐观。)诗人乐也喝酒,忧也喝酒。似乎唯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或喜或悲的情感。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诗人也想到了借酒浇愁,以求片刻的解脱。然而因体弱多病,诗人又不得不戒酒,哪怕是浊酒也不能喝了,内心的愁苦无法排遣,伤感之情更为沉痛,连最后的借酒浇愁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感慨和悲叹。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秋风中独自惆怅的形象便立于我们眼前,使我们感到了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哀。

公元770年,即写完此诗后的第三年,在从长沙到岳阳的湘江上,老诗人孤独地病死在了一条破旧的小船上,灵柩停放在岳阳,久久没能运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