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咏荷上雨注
答案
小题1比喻。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分析作用3分)
小题2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析手法2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分析作用3分)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词的下片依然是写景,主要是描写在荷叶上跳动的雨点,诗人说是“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只见是用了比喻的手法。至于修辞作用,要指出所描写物的特点,以及此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对于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应该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诗歌的表达技巧包含哪些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二是要分析所给的诗歌句子,看要分析的诗句写的对象是什么,怎么表现的。结合这两方面,从而作出判断。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问这样写有何妙处,其变式就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因此,答案也就应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方面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